? ? ?不知道大家上了大學后有沒有發現一個怪象:周圍人都拉幫結派地考證。什么會計證,導游證等,我卻到大二下半學期了,除了四六級,什么證也沒考。
說實話之前我也惶恐過,看著別人考自己雖說表面裝的不在意,內心卻五味陳雜:“人家都考上了,我什么也沒有,畢業了會不會低人一等?家里人會不會說我上大學四年都浪費了時間,連個能證明自己學習了的東西都沒有。鄰居也會笑我,連個證也不考讀個什么大學……”想著想著,我感到頭腦快爆炸了,太不堪重負了,算了,還是睡吧,以后再思考。
? ? ? ?于是此事讓我從大一一直推到大二下半學期,周圍朋友都說我:“好歹什么你考一個呀,尤其是會計證,不然大學都白讀了!”我不語,心想:都拖了一年了,足以說明我對這個考證還真不感興趣。我總是在猶豫,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不能再這么下去了,我必須快刀斬亂麻,給自己頭腦風暴一下,所以我例出如下幾個問題,仔細思考,最終解放了自己糾結的心。
1,我有什么特長可以發展,以至于可以用它來謀生呢?
2,我的興趣是什么?可以把它發展成我的工作嗎?
3,我真正想從事什么職業?從事這行需要什么潛質,要培養哪方面技能,補充哪方面知識?
4,我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它又需要我做什么可以過得上?
就這4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最終確定了三個愛好,寫作,翻譯,證券。原因很簡單,這三個方面的知識我每天都在看,在學,雖然沒有證書可以證明,但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愛好,這種愛好是即使什么報酬不給你你也仍舊會去做,只是因為內心的歡喜,我也不知怎的,除了喜歡擺弄文字,語言,還一看見股票,基金就愿意琢磨,最終我確定了我的喜好,很欣喜,但令我悲哀的是我沒有自認為擅長的可以超越別人的東西,原以為我擅長繪畫,但仔細一想,那都是小時候的事了,而且還半途而廢了,算算大概十年沒畫了吧。想到這兒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瞧瞧自己也就一介普通人,不然還是隨大流考個會計好了?不過據我所知,此證得一直考下去,不然的話兩年以后年檢不過就作廢了,而且自己又完全不感興趣,不打算從事考什么呀!可是這是不是就把自己的路封死了?常說多個證多條路,既然什么都不擅長,還不乖乖走這條看似平坦的路嗎?不對,我已經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又何必拘泥于規矩,現在我并不擅長這些愛好,可是卻喜歡去做,我相信堅持下去終會有效果的,很少有人一生下來就具備某些特質,我的后天努力才是必要的,至少我要試一試,努力具備干這些工作需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堅持,因為有一個普遍受人推崇的理論: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積累一萬個小時。那我就從現在開始積累就好了,這下自信心總算回來些了。最后一個問題,想過什么樣的生活?看沈嘉柯的《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書,常看一段就激動一番,因為他所描述的生活,正是我想過的生活,所以我一下子又有了目標,有了希望。
? ? ?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我雖然未考什么證書,可是自打上大學以來,我沒有睡過一個懶覺,基本是平時沒課校內兼職,周六日校外兼職,每天風塵仆仆,披星戴月,好歹掙夠了平時的生活費,不需要向父母求援,也沒花過他們一分錢,看著那些考過證書認為自己高枕無憂天天睡懶覺的同學,我不知道我選擇的這種生活方式出身社會是否會比他們更有競爭力,我只知道我喜歡自己可以養活自己的這種方式,可直到有一天,我厭倦了那種打工賺錢的方式,我覺得自己好笨,這于我并未鍛煉出什么,只是一種利用自己的體力賺錢而且賺得又少的笨方法,以至于如果我這樣做四年那完全沒有進步,不上大學也可以做這些,這完全形不成我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我才思考考證,并且一度認為自己之前走了彎路。不過這對于現在已經不太重要了,我不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但好在,我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并且打算為他積累一萬個小時,這,才是我以后應該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