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位喵先生
有人說:“怎么長大了,卻發現能真正能成為朋友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不是朋友越來越少,是因為你的心越來越小。”
01
每一個朋友,都是一種見識。
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朋友,扎堆的時候,總是無休止的談論玩樂,話題總是傾向于享受生活上,談論如何變美,哪個商場在打折,哪個品牌的護膚品好用,哪個地方旅行好玩,哪個牌子又出了新款式。這些話題可以說了再說,從來都不膩。
我卻認為,在20歲打后的年齡段,需要奮不顧身的去奮斗,集中精力想的就是如何賺錢,如何讓自己變得厲害起來,花這些時間去享受生活,倒不如報個進修班學習一下有益的知識,從而對這些生活上的小樂趣漸行漸遠。
不免很主觀地認為他們的話題很“沒益”。
我漸漸的遠離了這些朋友,每天按照自己的節奏過日子,雖說憑心,但卻逐漸變得無趣。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還有各種各樣的色彩。
每個女人心里未免有著愛美八卦的因子,你刻意去壓制,它只會更用力的反抗。
雖然力求讓自己學習更多所謂“能幫到自己”的知識,但生活除了需要這些知識,同樣也是需要其他“無益”的樂趣,只會工作不會生活的人,跟一臺機器沒有什么區別。
我開始想念她們無休止的談論玩樂。
開始跟她們一起談天說地,聽他們說一下當下最熱門的服裝搭配,護膚品牌。可以“不勞而獲”這些資訊,時刻提醒自己,在專心工作之余,讓自己外表更好,那也是一種收獲。
對于是否和那個人做朋友,有人會說“她太有錢了,我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聊不到一塊兒去的。”“我們年齡差別太大,會有代溝。”“她性格很悶的,我跟她沒什么話題好說。”……
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全相似的人。交朋友除了交心,更多的是交一場際遇,能交一位能讓你見識到不同領域的朋友,也等同增長了見識。
每一個人在生活里看到的景象,都是有限的。這時候,多認識一個閱歷和興趣,都與你不甚相同的朋友,等于經歷多一種人生。
02
既然年齡不是愛情的阻礙,那么友情也是同樣道理。
上周難得跨越了兩座城市,回到一年多沒回去的大學。
見了幾位小我四年的師弟師妹,一年沒見,還能相熟如初,談天說地間,好像從來都未曾別離過。
這份感覺,彌之珍貴。
有些人,做不了朋友,恰恰就是沒有這份感覺吧。
同事問,你不是已經畢業了嗎?朋友都不在學校了,回去干嘛呢。
“還有師弟師妹嘛。”
“你們相差幾年,你出來工作這么久,他們還處于無憂無慮讀書的期間,有什么話題好聊呢?聊來聊去不就是當年的那點小事。”
“怎么會呢,聊一些我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事和經驗,他們聊一下喜歡的人,互相取笑一下對方,還是挺好的。有些朋友就像是開心果,讓你的生活充滿歡笑。”
同一磁場的朋友,即使聊一些無聊至極的話題,也能如同被點了笑穴般歡喜。
既然年齡不是愛情的阻礙,那么友情也是同樣道理。
能認識到在比自己年少的朋友,能夠拿出你們稚嫩的那一面相對的朋友,也未嘗不是一種小確幸,能看到他們身上那青春的活力,連一些稚嫩的想法都成了創造力的來源。
03
如果非給友情一個必需品,那么三觀一致最重要
有人認為,友情也是需要勢均力敵,需要在學識、三觀和經濟條件上,都不謀而合,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但我覺得,找一個朋友其實沒有這么復雜,只要有一方面的契合,加上時間的篩選,還是能夠成為密友。
柔嘉是我高中同學,相識得非常巧妙。她在我前男友的QQ空間找到我,那時候她喜歡上了這個男生,然后加了我QQ,以為我是跟那個男生相熟的朋友,不斷地向我問他的事情。
那時候覺得很搞笑,但沒拆穿。最后當然她知道了真相,但因為很聊得來,和我成為了好朋友。后來才得知,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就是那種喜歡就買,不管價格如何的女生。還在讀書的時候,大家對錢沒有太在乎。直到上了大學,才漸露一絲馬腳。
不是有一句話說,真正有錢的人,從來就不炫富,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日常。隨后,無論跟她走到哪,去哪里吃東西,只要喜歡就好,從來不顧及價格。只要這里開了家新餐廳,不管多貴,她也扯上我去試一下。對于她來說,這很正常,但對于學生又窮逼的我,簡直就是花啦啦的花錢如流水。導致每一次跟她出去,都需要謹慎再謹慎。
除此之外,大大咧咧又不諳世事的她,有時候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去說話做事,在旁的我心里有不舒服也是常有的事,一旦心里有什么不舒服我就會說出來,她也是。然后就將阻礙大家友誼的障礙一道道盡力解決,剩下的,還是當初剛認識的我們,思想性格上合得來的我們,就憑著這一點,就足以維系我們的友情。
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和接觸的人不同,在她身上,看到很多在我本身的圈子里看不到的東西。難道這不也是交朋友的意義所在嗎?
如果說非要給友情一個必需品,那么三觀一致和能夠聊得來,就如同一個緊密的護欄,保護著你們的友誼。
04
曾經因為一些誤會,一些妒忌,一些藏在心里的看不慣,漸漸失去了一些身邊珍貴的人。現在回想,責怪了自己無數遍,心窄總是兩個人之間的絆腳石。
所有的相處,都莫過于求同存異。
哪里會有性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既然存在不同,就如同一塊凹凸不平的木板,相碰起來就必會有摩擦。而可以成為朋友,那么肯定在一方面有相同的地方,精神的契合,共同的愛好,說話方式的相似等等,就是這塊木板另一光滑的一面,正是這一面,成為你們友誼間的那條粗壯的根,任憑風吹雨打,用力抓住。
人無完人,你不是完美的你,那么她也不必是完美的她。求同存異,就是你們相處的最好模式。
畢竟,能成為密友,大概當中總帶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