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蘭《街燈晚餐》
詞/林夕
曲/雷頌德
聽這首歌會很直接地想起那(幾)個,被父母嫌棄到底的前男友(們)。一個人從文景路右拐進入雪堂街的時候,打開這首歌,腳下銀杏葉鋪好了等我去矯情地懷念。
那個時候啊,對世界的認知大多來自小說、雜志以及新聞聯播,談戀愛的方式大概會從《那小子真帥》里學到一點吧。 ?愛情觀很大程度上受瓊瑤阿姨的影響,有過“山可移,海可枯,此情永不改”的壯志。雙休放假見不到面,就在作業底下鋪張草稿紙寫諸如此類,厚厚的誓言。擇偶標準可以是,外表、成績、聲音、籃球技術或者文筆。再或者,如果每天都會在不同地方與ta擦肩而過很多次,都會萌動春心,然后到處打聽這個人的QQ號碼。
然后就是某一天,有個聲音在腦子里說,愛情不止這些。
從張韶涵那首《親愛的那不是愛情》(方文山,2007),我們知道,在大人的世界里,“太美的承諾因為太年輕”。可是再后來啊,我們在《街燈晚餐》(夕爺,2012)里聽到,“若笑著吃苦也餓不死”。
這兩句歌詞中間一定藏了許許多多說爛了,也沒人想聽的小故事。可悲的時代里,分手的原因無異于:我覺得你不愛我了,我覺得我不愛你了;我覺得你沒能力愛我了,我覺得我沒能力愛你了。
本人對“覺得”、“能力”這種字眼感到絕望。
而按照大人們的標準,這個世界上能夠在一起的情侶大概可以清楚地分成幾類,而他們唯一接受的一種叫做“門當戶對”。如果樂觀地假設婚姻里都會有愛情存在,那么金星的新節目《中國式相親》給了“門當戶對”很好的詮釋:顏值+學歷+家境。
可惜啊,《街燈晚餐》的第一句,就把這種可能給掐了。
“你是你 個個說你長不大”
聽第一句我就感到委屈。很委屈因為“長大”對我來說,是一個一輩子都達不到的目標。今天的我永遠在比昨天的我多懂得一些道理。比如我昨天才懂得,性本善性本惡無法證明,習相遠性也相遠才比較正確。又比如我捱過錯愛,五次三番,才在嘴上變成大人的樣子。
可是呢,這種大人的樣子,又在歌里被質疑。
“難道是為了安置未來才愛你,誰要計算過安享晚福便一起”
愛情使人盲目,雖然我盲目地愛的那些人都離我而去了,也就無從知道堅持到最后是什么樣的歷程和感受。只好幻想,期待。在我這里,“安置未來”應該是在看完一本電影之后有個人與我侃侃而談,也是買完一件衣服之后那個人給我買了一只可以搭配的包。而有情飲水飽的感受就是不斷透支自己成就愛情,一旦拉回現實,人便更加現實。
在這里衷心希望所有不考慮面包的愛情都堅持到底或者殉情。
里頭還有一句很酷的歌詞:“決不因世俗看得起你,若笑著吃苦也餓不死”
在粵語里,“看不起”是“看低”。
這句話按照正常的邏輯,應該是“絕不因世俗看低你”。
排除了廣東話里沒有“看不起”這種表達的可能性,我們可以確定夕爺是故意這么寫的。我的理解是,情人之間唱情歌,里面的每一句都是褒義。歌里所有“不幸福”的可能性都被“愛”給推翻了。只剩下“世俗”是推翻不了的。這樣唱,大概對方聽到之后大概會有一句苦笑:其實世俗看不起我,只有你看得起,所以我愛你啊,我知道你也愛我。
愛情的意義有兩個方面,需要陪伴和繁衍后代。前幾天圍觀了李銀河老師的微博問答,有個人說,要不要奢求另一半懂你的精神世界。老師引用了尼采:比起跟活人聊天,我更愿意跟已死的友人聊天,那就是去看他們的書。幸運的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愛到對的人。 如果在你的世界里,絕對意義的“愛情”存在與否不會影響性生活質量的話,那么, 倒霉蛋們,不妨選擇一樣滿足自己,然后知足常樂吧。
最后表達一下對歌里愛情的羨慕之情。
總結來說,那些說爛了也沒人想聽的小故事里,會是這樣一幅畫面。甜蜜如兩個人深夜加班完,手挽手去食街燈晚餐。美好的是當年那些情書里的話變成了現實,變成了我愿意。難捱是愛戀人也愛家人,終要傷害一方,生命里時常懷疑幸福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