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使用了前端技術棧 JavaScript/WXML/WXSS。它背后的原理是怎么樣的呢?
寫在前面
微信小程序使用了前端技術棧 JavaScript/WXML/WXSS。但和常規的前端開發又有一些區別:
- JavaScript: 微信小程序的 JavaScript 運行環境即不是 Browser 也不是 Node.js。它運行在微信 App 的上下文中,不能操作 Browser context 下的 DOM,也不能通過 Node.js 相關接口訪問操作系統 API。所以,嚴格意義來講,微信小程序并不是 Html5,雖然開發過程和用到的技術棧和 Html5 是相通的。
- WXML: 作為微信小程序的展示層,并不是使用 Html,而是自己發明的基于 XML 語法的描述。
- WXSS: 用來修飾展示層的樣式。官方的描述是 “ WXSS (WeiXin Style Sheets) 是一套樣式語言,用于描述 WXML 的組件樣式。WXSS 用來決定 WXML 的組件應該怎么顯示。” “我們的 WXSS 具有 CSS 大部分特性...我們對 CSS 進行了擴充以及修改。”基于 CSS2 還是 CSS3?大部分是哪些部分?是否支持 CSS3 里的動畫?不得而知。
在微信小程序官方文檔上,有下面這段話:
微信小程序運行在三端:iOS、Android 和 用于調試的開發者工具
- 在 iOS 上,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運行在 JavaScriptCore 中
- 在 Android 上,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通過 X5 內核來解析
- 在 開發工具上, 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運行在 nwjs(chrome內核) 中
我們先從開發工具談起。
開發工具
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運行在 nwjs 中。nwjs 是什么鬼呢?官方介紹是這樣寫的:
NW.js (previously known as node-webkit) lets you call all Node.js modules directly from DOM and enables a new way of writing applications with all Web technologies.
nwjs 合并 Browser 和 Node.js 的運行時,可以使用前端開發技術來開發跨平臺的應用程序。借助 Node.js 訪問操作系統原生 API 的能力,可以開發中跨平臺的應用程序。微信小程序開發工具就是使用 nwjs 開發的。如果你是 Mac 用戶,進入目錄 /Applications/wechatwebdevtools.app/Contents/Resources/app.nw/app
可以看到開發工具的實現代碼,當然代碼是經過混淆的。網上流行的破解版本開發工具原理上就是修改這里面的代碼。
與此類似的,一個更火的項目是 Electron,由 GitHub 推出的,它也是把 Browser 和 Node.js 結合,用來開發跨平臺的應用程序。程序員們應該聽說過 Atom 這個編輯器界的后起之秀。包括微軟擁抱開源社區的編輯器 vscode 也是使用 Electron 開發的。
Electron vs nwjs
這兩個平臺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微信選擇 nwjs 呢?我們不妨猜一猜。
從技術角度來講:
- 應用程序入口不同:Electron 入口是一個 javascript 腳本,腳本里要自己負責創建瀏覽器窗口,加載 html 頁面。而 nwjs 的入口就是一個 html 頁面,框架自己會創建瀏覽器窗口來顯示這個 html 頁面。
- Node.js 集成方式不同:Electron 直接使用 Node.js 的共享庫,不需要修改 Chromium 代碼。而 nwjs 為了集成 Node.js ,需要修改 Chromium 代碼,以便在瀏覽器里能通過 Node.js 訪問系統原生 API。
- Multi-Context: nwjs 有多個上下文,一個是瀏覽器的上下文,用來訪問 Browser 相關 API,比如操作 DOM ,另外一個是 Node 上下文,用來訪問操作系統 API。Electron 沒有使用多個上下文,對開發者更友好。
從應用角度來講:
- 打包后的文件大小:Electron 打包后文件會比 nwjs 小不少。一個 18M 的程序,使用 Electron 打包后是 117M,而使用 nwjs 打包后的程序是 220M。微信小程序開發工具打包后是 219M (v0.10.102800)。沒有親測,評價來源參考文檔。
- 代碼保護:Electron 只支持代碼混淆來保護,而 nwjs 把核心代碼放在 V8 引擎里,不但可以保護代碼,還可以提高執行效率。
- 開源社區活躍度:Electron 應該是完勝的。看看使用 Electron 構建的應用程序就知道了。而據說 nwjs 的開發文檔有些都沒有及時更新。
- 應用程序啟動時間:Electron 會稍微快一點。沒有親測,評價來源參考文檔。
從這個分析猜測,微信選擇 nwjs 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代碼保護。畢竟開發工具可以上傳小程序,有些接口和數據需要比較嚴密的保護。哪位大牛可以挖挖看哪些代碼被保護起來了。
真機運行環境
下面內容完全是猜測的,如有言中,實屬運氣。
微信小程序的運行環境應該更類似 ReactNative 之類,而不是純 Html5。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ReactNative 的界面是由原生控件渲染出來的,而 Html5 的界面是由瀏覽器內核渲染出來的。兩者在性能上有較大的差異,感興趣的可以參閱我的另外一篇文章《跨平臺 App 開發技術方案匯總》。
原理上,小程序是如何在微信 App 里運行的呢?
- 微信 App 里包含 javascript 運行引擎。
- 微信 App 里包含了 WXML/WXSS 處理引擎,最終會把界面翻譯成系統原生的控件,并展示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和原生 App 性能相當的用戶體驗。
我們來意淫一下小程序加載運行的過程:
- 用戶點擊打開一個小程序
- 微信 App 從微信服務器下載這個小程序
- 分析
app.json
得到應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導航欄,窗口樣式,包含的頁面列表等) - 加載并運行
app.js
- 加載并顯示在
app.json
里配置的第一個頁面
這個只是從開發者眼中看到的一個簡化版的過程,實際過程應該比這要復雜得多,涉及到瀏覽器線程(就是運行我們的邏輯層代碼 app.js 等的線程)和 AppService 線程之間的交互。從官方網站上的一個圖片可以看出端倪:

至于微信 App 是如何與小程序的邏輯層 javascript 交互的呢?可以簡單地歸納如下:
JavaScript 是腳本語言,可以在運行時解釋并執行。微信 App 里包含了一個 JavaScript 引擎,由它來負責執行邏輯層的 JavaScript 代碼。那么 JavaScript 調用的小程序相關 API 怎么實現的呢?答案是最終會被翻譯成實現在微信 App 里的原生接口。比如開發者調用 wx.getLocation(OBJECT)
獲取當前地理位置,微信 App 里的 JavaScript 引擎在執行這個代碼時,會去調用微信 App 里實現的原生接口來獲取地理位置坐標。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我之前推薦過的一篇文章《React Native 從入門到原理》。文章分析的雖然是 ReactNative,但實際上原理是相通的。
總結
微信小程序最大的好處是不需要做設備適配,只要微信能運行,小程序就能運行。小程序雖然是一個封閉形態下的前端開發技術,但借助微信的巨大影響力,幾乎所有人都在往里面沖。微信小程序太火了,內測火,公測更火。內測剛出來,就有人用微信小程序實現了商城,并開源。感嘆一下:你的熱情,就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沙漠。
作為開發者,提幾個不足:
- 不支持從 node_modules 中加載模塊。這樣無形中就把 npm 排除在外了。從開發生態角度,這個應該是微信小程序下一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吧。
- 開發工具自帶的代碼編輯器還是太簡陋了。不知道為什么微信要重復發明輪子。理論上,給流行的代碼編輯器 (sublime/atom/vscode etc.) 開發個插件。然后用戶直接到小程序后臺上傳提交審核就好了。程序員是挑剔到近乎偏執的物種,代碼編輯器又是程序員時刻打交道的工具,要做好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