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約會戀愛究竟是什么》、《問題餐廳》兩部翻拍自日劇的作品,眼下張藝興、陳都靈領銜主演的《求婚大作戰》也已無縫連接上了。
說起翻拍,這顯然已經是當下中國電視劇市場的一個流行趨勢,不是在翻拍老劇的路上就是在翻拍韓劇的路上,如今風水輪流轉,韓劇已遭棄,相反,此前一直被冷落的日劇反而成為了時下最新的寵兒,光是今年就一口氣上了多部翻拍的作品。
然而翻拍容易,想獲得認可卻難,看看今年這幾部接連播出的作品,成績還真都有點慘不忍睹。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么》豆瓣評分5.2分,口碑差不要緊,關鍵是一向以實力派著稱的郭曉冬還因此被拉下了水,甚至有網友嘲諷其現在的演技堪比小鮮肉。
《問題餐廳》評分6分,勉勉強強算是達到了及格線,但看看對劇的評論,還是有不少網友說看著有點尷尬,除了女主正常點,其他都是什么鬼?!
再看現在的《求婚大作戰》,成績更是差得很,開播六集,評分便已降至了4.5分,除了評分慘,收視也慘得很,一開播僅僅只有0.5的收視率。
韓劇倒下了,沒關系,還有千千萬萬個日劇站起來!放眼現在的國產電視劇形式,那感覺就像是個永遠都不能讓自己單著的妹子,跟這一任分了手就必須得火速找到下家,要不然根本過不下去!如此盲目之下是一定會出問題滴,想當年翻拍韓劇時作品都已經是接連撲街,更何況現在想要駕馭日劇,這必定是困難重重,拍出來的作品也是毛病多多。
無法實現本土化,生搬硬套太別扭
雖然大伙都同屬亞洲國家,文化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國情的不同還是必然會造成觀眾認同感的不同,相比韓劇而言,日劇其實與自己國家的文化及生活背景結合得更為密切,這也在翻拍過程中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難點,通篇全改肯定會使很多精髓性的東西弱化,但是原本照搬又會顯得不倫不類、別扭扎眼。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么》在這一方面展現出來的問題就很大,這部劇從劇情到場景再到鏡頭切換幾乎是毫無保留地把原版日劇給復制平移了過來,這自然也使得放在日本比較常見的男性特色套用到中國版男主身上后看起來十分不正常,講真,那種與現實生活脫節的感覺,看起來就像有病!
作為一個整日無所事事沒有工作靠啃老度日的男性,郭曉冬飾演的歐陽宇飛不僅不上進還為此感到有理有據、沾沾喜喜,甚至一度強調自己是“高等游民”。“高等游民”這個群體是在日本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而產生的學歷難民,是對于其本國而言十分常見的一個群體,然而國內并沒有“高等游民”這個概念,突然冒出這樣一個說法來只會讓人覺得沒頭沒腦莫名其妙,更無法說服觀眾接受男主的這一屬性。
同樣在《求婚大作戰》一開篇,水土不服的問題也展現了出來,男主嚴小賴在天使的幫助下一穿越就穿回了中學的棒球賽場上,這樣的設定實在充滿了深深的違和感,畢竟棒球這項在日本有著如熱愛生命般待遇的運動在中國學校的普及率基本是零,如此具有二次元感的情景設置要讓觀眾從哪里去找共鳴?
除此之外,在表演風格上日劇也是自成一派,對比韓劇里主人公動不動的瞪眼噘嘴,日劇的表演其實更加夸張一些,在其發達的動漫業及故事偏好的影響下,日劇演員大多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更加二次元和話劇式的演繹,雖然乍一看有些浮夸,但畢竟是自成一派,國內觀眾對其定位也已接受,相匹配的劇情搭上相匹配的表演,整體風格看上去還是比較協調,可以說這樣的演繹也是成就作品精彩程度的一部分。
然而翻拍過來之后,同樣的劇情加上淡化的表演風格,在效果方面可能會打折扣,但是如果配套使用日式的表演風格,這效果看起來可能會更加的“驚悚”。很多時候國內演員為了貼近原版,看得出來是拼了老命地在演,但越是刻意地模仿就越是看起來莫名其妙,看似日本人卻又不是日本人,努力模仿日式演繹卻又模仿得不像,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看上去就像一群智障!
正如《約會戀愛究竟是什么》里各位演員的演繹,整體風格更偏向于日式的夸張路線,很多鏡頭及動作也基本是原封不動地照搬了過來,這也難怪一眾網友對演員的表演有著各種吐槽。
劇情注水成慣性,故事發展太拖沓
通常情況下,日劇基本都是主打短小精悍,全劇長度也大都控制在十幾集之內,這樣的作品長度跟播放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每周在固定的時間播一集,大約三個月左右播完,話題持續時間和熱度時間都比較合適(再看看國內的周播形式,上去五六十集還搞成周播,也簡直了……)。
對于日劇來說,不管是快節奏的故事發展還是慣用的慢條斯理的生活化式敘事,總體長度都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圍之類,這樣看上去比較舒服也不會讓人產生疲憊感。但是,放在國內,電視劇早就習慣了往長里拍,越拍越長,能有部二十集的劇就已經算是稀罕貨,于是在引進日劇的過程中,即便是翻拍也絕不可能只拍個十幾集就完事,這就造成了劇集必定會進行注水,而拖沓的劇情發展則是讓觀眾十分反感的一點。
這一點在《求婚大作戰》身上就體現的很明顯,原版日劇只有短短的11集,而翻拍過來后長度瞬間增加到了32集,人物方面不僅增加了羅虎一角,光看第二集的發展,一場棒球賽就占據了大半集。故事線拉太長,劇情發展太過緩慢,這往往會成為觀眾流失的一個重要因素。
同樣,在下個月將要登陸北京衛視和浙江衛視的《深夜食堂》一出手就達到了40集,而原版日劇則是分為了三季,每季都保持在十集的長度,中間相隔兩三年。(忍不住順便講下,能不能不要把日式的服化道都搬過來?還是接地氣的黃小廚更好些!)
模仿再像,也難得精髓
在觀眾圈里,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看英劇的瞧不起看美劇的,看美劇的瞧不起看日劇,看日劇的瞧不起看韓劇的。總體而言,日劇在亞洲觀眾的印象中逼格總是似乎更高一點,很多時候,看韓劇就像是在看一出時裝劇,而看日劇則更像是在看一出哲理劇,從內涵角度來說,日劇更具有點“個性”,而正是這種個性也使得它沒有那么平易近人,趨于理性,不像韓劇那樣帶有套路快餐式的發展并且能滿足無數人的幻想,因此在翻拍的過程中分寸格外難以拿捏。
大多時候,日劇不是在單純給你講一個故事,它更多的是要把對人性、社會及內心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現出來,這也就難免會讓觀眾在看的時候更加費腦,同時在電視劇里也到處都是各種大道理的陳述、各種人生感悟的抒發。但是這樣的情感抒發是與他們自己的社會現狀及精神內涵相通的,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僅不會讓人覺得無趣,反而有一種在揭露社會現實的同時又能讓你保持對生活充滿熱情的神奇力量。
劇情復制容易,但內涵移植太難,如果舍棄掉內涵只要故事,那一部作品中最重要的東西便被舍棄掉了,假如一部劇沒有了靈魂自然無法談及精彩。如果內涵也照搬過來免不了在價值觀上有所沖突,整體基調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如果直接把內涵嫁接于自己的社會現實,囿于整體故事框架的限制,很多地方也只能是用力不足,搞不好還會讓觀眾覺得羅里吧嗦、生搬硬套又格外矯情。
講真,日劇不是你想翻,想翻就能翻,其中的分寸和細節太難把控,但是在這樣一個沒了翻拍就活不下去的時代里,誰能忍住不去碰這塊蛋糕呢?
雖然有這么些個失敗的前例在先,但是仍然擋不住后來者的一腔熱情,除了不久就要跟大家見面的由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外,《龍櫻》、《最完美的離婚》、《情書》、《秒速五厘米》等多個日本IP已被國內各影視公司買下,從電影到電視劇再到動漫,還真是一個都沒掉隊。至于這股熱潮的生命力能持續多久還有待觀望,而最終是不是口水撲街齊上陣的結果,只能說,祝你平安(此處請腦補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