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框架:
低頻放大:
根據低頻功率放大電路工作狀態是功率放大管的導通角的不同,一般將低頻功率放大電路分成甲類,乙類,甲乙類。甲類功率放大電路中功率放大晶體管的導通角θ=360°,就是整個的信號周期內晶體管都工作在放大區。乙類功率放大晶體管的導通角θ=180°,就是晶體管只輸入在正弦信號的半周內工作在放大區,另外的半周晶體管截止。而甲乙類放大電路的導通角大于180°,但是接近于180°。
甲類放大電路,就是,小信號電壓放大器中強調的是:輸入正弦信號的一周內放大管都處于放大狀態。管子的導通角是360°。如果說輸入信號比較小或者非常小,不至于產生失真的狀況下,一般會把靜態工作點選的低一些,降低靜態工作電流,節省直流電源能量消耗,人話就是提高效率。所以,甲類放大效率不是最低。
甲類、乙類&甲乙類放大工作狀態
上面簡單講了一下甲類,乙類,甲乙類低頻放大。接下來,講一下基本放大電路。
基本放大電路的框架:
基本放大電路的三種組態:共基極放大,共集電極放大,共發射極放大。
不論是晶體管還是場效應管都有三個電極,放大電路是個四端雙口網絡(此概念麻煩同學們百度),如圖:(圖畫的比較簡單)
用晶體管做例子,以一個晶體管的一個電極做輸入端1,另一個作為輸入端3,所以第三個電極就要同時做輸出端,這個就是公共端,圖中的2&4。根據公共端的不同,區分基本放大電路的三種組態。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基本放大電路有三種組態,公共端可以是基極,可以是發射極,也可以是集電極,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放大電路中主要的一些性能指標:
1.增益(或者是放大倍數)
規定不失真時的輸入與輸出量的比值就是放大電路的增益,就是具體放大了幾倍。輸入和輸出都是電壓時,電學上叫A(u),所以:Au=Uo/Ui
對于正弦交流信號來說,電壓和電流可以用有效值,也可以用峰值。
功率增益Ap為輸入輸出功率的比值,Au=Po/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