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愛是欣賞,是發自內心的贊美,是因為有你而感覺到內心的歡喜。
愛不是對你的貶低,不是對你的厭惡,不是因為有你而感覺到內心的痛苦。
愛就是愛。愛不是控制。控制是控制,而不是愛。
愛你的人想讓你做你想做的事情。而控制你的人想讓你做他想做的事情。
這個主題讓我想起了馬丁布伯的“我與你”,想來很多人生命中都找到了完美的愛,卻很難找到完美的關系,根源就在于“我與你”。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完美的愛似乎是相對于一個人來說的,愛人能夠滿足自己幾乎全部的生理心理需求,所得到的愛之完美是以滿足需求為基礎的,即便是對方有委屈,也愿意妥協來滿足自己,有時候這樣的兩個人也許很相配,但雙方的人格都是有缺陷的,只是一方或者雙方通過滿足需求彌補了這些缺陷,以滿足需求為基礎的關系是一種“我與他”的關系,滿足者與被滿足者都沒有做到人格上的獨立,也都沒有看到另外一個真實的人之存在。
完美的關系只存在于理論中,我不知道薩特與波伏娃的關系算不算完美,兩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全然的投入到關系中,能夠看到另外一個獨立的真實的人之存在,而不是只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這樣的關系才是“我與你”。
我想能夠獲得心靈自由的人才能夠表現出真我吧,現實世界里的人們都活在防御里,恐懼壓抑了真我的表達,或者人們只是把需要或者需要的滿足看成了真我。
中國式關系是一種共生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己還都無法擺脫潛意識的控制,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我與你”的完美關系在巨嬰之間,恐怕壓根兒就不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