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力和經歷,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然后在用這個思維模式來理解這個世界。
思維模式,影響著你和這個世界的關系,決定著你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電影《1942》里,張國立飾演的東家,說了這么一句話:“只要活著到陜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
他的信心,是對自己思維模式的信心。前一段時間一直流行說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東家就是富人思維。
我們想改變自己,如果我們只想發(fā)生較小的變化,那么專注于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就可以,比如空杯思維;如果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那就需要“思維轉化”,可能連被子都換掉。
去除自己的窮人思維,換上富人思維,從根本上改變自己。
二戰(zhàn)期間,猶太裔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在納粹集中營發(fā)現(xiàn),即便是最走投無路的時候,人也可以選擇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活著。無法控制外界客觀,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有這樣的思維模式,他度過了這個難關。
-2-
思維轉換的兩個建議。
第一,多讀書,多交友,多旅行
每本書都是一套“思維模式”,讀書可以理解不同的思維模式。人丑多讀書。
認識人越多,也會見識更多的思維模式。不要獨自吃午飯,只要名單上還有人,一個人吃午飯就是可恥的,你損失了理解別人思維模式的機會。一直是和部門同事吃午飯,可能失去了理解更多人的機會。
旅行也能碰到更多的完全迥異的思維模式。
其實,多讀書、多交友、多旅行,就是長見識,開闊眼界,看到更多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有機會思考和反省自己的思維模式。
第二,把自己放進別人的鞋子里
每次爭論,都是特別好的練習“思維轉換”的機會。試著用對方的觀點說服自己,是一種同理心的轉換。
把自己放進別人的鞋子里,你才會明白,你過去捍衛(wèi)的是自己的觀點,還僅僅是自己的尊嚴。
很多時候,我們的爭論是建立在要贏的目標上,失去了分辨事實的目的。看了幾集《奇葩說》,辯論比賽的目的是贏,而不是“真理越辯越明”,找出接近真想的事實。而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爭論的目的應該是找出解決方案、找出真相等實際意義,所以不妨在爭論的過程中,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
本文為對劉潤在“得到APP”中專欄《5分鐘商學院》的學習筆記,感興趣請下載“得到APP”訂閱。
更多內容請參見我的文集 五分鐘商學院,我還收集了更多小伙伴的筆記做成了專題 劉潤5分鐘商學院,歡迎訂閱。
與劉潤5分鐘商學院一同成長,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