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天,吃晚飯的時候,因為著急看電視,魯尼快速地扒拉了兩口飯就要下桌去開電視,我立即對他說:“不行!把飯吃完!”
他請求道:“就讓我看一會嘛。”
我看著他的眼睛,堅定地說:“不行!吃完飯才能看!"
他與我對視了幾秒,知道我不是跟他開玩笑,于是走回來把飯吃完了。
我發現,孩子真是天生善于察言觀色的,當他發現你發出的指令不夠堅定時,他肯定就不會聽你的話。
有些父母總是說自己的孩子太任性、不聽話,但是他們卻從未反思過自己的說話方式是否有效。
在生活中,我經常觀察到有兩種父母,他們對孩子發出指令時,是這樣的:
****02****
第一種情形是,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眼睛卻盯著別的地方。
與大人說話交流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要時不時看著對方的眼睛,以表示尊重和重視,可是在跟孩子說話時,很多父母卻忘了這一點。試想,在跟孩子說話時,你的眼睛卻盯著手機,盯著電視,或是其他地方,又怎么能讓孩子感受到你說話的力量和對他的重視,他又怎么會聽你的呢?
再小的孩子都能從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力量。
記得魯尼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有一次他走到電視插座那里想玩,我嚇一跳,立刻飛奔過去,蹲下來,抱起他,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寶貝,這個很危險!不能玩!”
那時,他當然不知道危險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玩插座為什么危險,但是他從我的眼神中看到了媽媽的擔心和嚴肅,他好像明白了,從此再也沒有靠近過那里。
據研究,有效的溝通里面,語言其實只占7% ,而視覺占55%,視覺包括身勢、手勢、視線的接觸,以及整體的儀態與行為舉止等。
因此,**你的的一舉一動和臉部表情比你所使用的語言威力要強八倍,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它們的力量,在與孩子交流時,特別要注意有眼神的接觸。 **
****03****
第二種情形是,說話語氣不夠堅定,行動不夠堅決。
有一次,我帶著魯尼在小區玩滑梯,遇到一對母女。女兒大概三歲,她媽媽看起來很溫柔,眼神從未離開過女兒,還不時地提醒女兒慢點。
過了一會,這位媽媽說:“寶貝,媽媽要去買菜了,我們再過5分鐘就走好不好?”女兒應了一聲好。一會,時間到了,媽媽過來說:“寶貝,5分鐘到了哦,我們該走了。”
可是女兒玩得正興奮,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她撒嬌說:“媽媽,我還沒玩夠呢,讓我再玩一會嘛!”媽媽微笑著,答應了:“好,那我們再玩5分鐘好嗎?”
接著,5分鐘又過去了,女兒仍不肯走,這位媽媽繼續保持著微笑:“那最后再玩5分鐘,我們就真的要走了,好不好?”女兒點點頭。
然而事情卻并不順利,又一個5分鐘過去了,女兒仍不想走。我在旁邊看得著急了,心想:這下媽媽可要生氣了吧。
誰知,這位媽媽居然強忍著怒氣 ,繼續用溫柔的聲音跟女兒磨蹭,最后又過了十幾分鐘,女兒才悻悻地跟媽媽走了。
****04****
一開始,這位媽媽明確地告訴孩子過5分鐘就走,這種做法是值得借鑒的,這樣做能讓玩得正在興頭上的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我也經常用這一招。
但是后來,這位媽媽卻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說話語氣不夠堅定。她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帶著“好嗎”“好不好”,表面看是在跟孩子商量,對孩子表示尊重,實際上這樣的話語卻一點力量都沒有。沒有力量的話語,沒有界限,孩子就會不斷地去試探你的底線。
二是后來沒有堅守原則,溫柔有余而堅定不足,一次又一次地向孩子妥協。自己都是說到做不到,又豈能讓孩子聽你的話呢?
作為父母,不僅要給孩子尊重和自由,也要給孩子樹立權威。想讓孩子聽從你的指令,下一次跟孩子說話時,請認真地看著他,堅定而清晰地發出你的指令,并堅決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