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的時間是怎樣被碎片化的?
同事A總跟我抱怨,每天從早忙到晚,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早上8:30趕到辦公室,收收文件、接個電話一晃就1個小時過去了。正在寫材料的當口,“叮當-”,微信消息提醒音一響,習慣性地拿起手機刷刷刷起來了。不知不覺,一天就在刷手機和應付瑣事中荒廢掉了。
手機、會議、打電話、回復詢問、客人來訪、吃飯、上廁所……這些瑣事把我們的時間切成碎片,讓我們無法專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二、時間被碎片化影響我們的生活
想一想,沒有微博、微信前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當我還在念高中的時候,還沒有微信這個東西。早晨起床刷完牙、洗完臉第一件事情就是早讀。沒有微信,我們和朋友互動的方式十分簡單原始,一個話題可以討論很久。但是現在呢?寧愿拿著手機窗口在沙發里一晚上,也懶得動一下身體;在朋友圈里點贊、吐槽賊活躍,和朋友面對面交流卻覺得很困難。
對于如何擺脫頻刷手機的困擾,《哪有沒時間這回事》里有個很好的建議:
三、重拾碎片時間,化整為零:番茄工作法原理
在《番茄工作法》這本書里,作者教我們把時間按25分鐘循環來集中注意力。把番茄鐘調好,在這25鐘里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情。然后休息五分鐘,再來!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度。
當然,番茄工作法操作起來過于機械化,有時候注意力能持續25分鐘以上,那么不必非得停下來。當你工作、學習得正起勁的時候,番茄鐘起來吵你一下,不是一個大災難嗎?
四、有效利用碎片,提高效率
1、不用嚴格的日程表,用時間段來劃分任務。看看下面這張日程表(出自《哪有沒時間這回事》),有沒有感覺強迫癥要犯了?生活是人性化、多樣化的,把日程分割成嚴格的時間點,操作上會障礙重重,一旦指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規定的任務,就會產生挫敗感。
可以把一天的時間只劃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幾個時間段,規定上午只做什么,下午只做什么,明確一個目標就行。比如,上午只學習英語,或者晚上只做閱讀。
2、列每日待辦清單,讓任務清清爽爽(劃分優先等級重要且緊急、重要且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每做完一件事,就從清單上劃去,感覺超爽!
3、碎片化專注,下載一個學習類APP,在碎片時間里用來學習,比如“金山詞霸”就是一款很好的學英語軟件,用它來記單詞、瀏覽英語新聞很不錯。最主要的是保持這種學習的能力和養成學習的習慣。
4、每天堅持做的事情往往最無法堅持。不要相信那些每天五分鐘能學好英語、每天十分鐘成為瑜伽達人的謊言,沒有人可以每天堅持做到。找到你最想做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