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116期“你好,2025”專題活動。
2025年,在歲月的沖刷下,也許會有更多云淡風輕的日子。我知道自己在工作上很難再起什么大波瀾,所以不會刻意追求功名利祿,只求平安度過。
工作外的寄托,決心從輸入為主轉變成輸出為主,即以寫作為主,其他輸入為輔,大多為寫作提供各種未知的靈感。
于是,我在簡書發起了日更挑戰,就是為了讓寫作這個輸出能夠堅持下來,習慣下去。如果單靠自覺在角落上輸出,即單調了些,也怕自己難以抵抗外界的一切誘惑而半途而廢。
簡書這個平臺,很適合我,只需要寫好文字就行,不需要太多花里花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跟現實中的圈子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讓自己的文字被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看到,反而會讓自己寫得更加自由、踏實,不受束縛。
當然,雖然目標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寫作上,但能用的時間不一定會與精力成正比。且不說本身就忙碌的工作,生活上的瑣事也隨時會占據自己或多或少的時間。去年遭遇的工學矛盾、家學矛盾,到今年難免會變為工、家跟寫作的矛盾,哪怕現實生活本來就是很多寫作的靈感來源。
在這種狀態下,很難保證寫的每一篇作品都符合自己的追求,也許會有相當一部分平平無奇的作品,甚至會出現一些自己也看不下去的。但既然接受挑戰了,怎么也要每天寫下去,無論阻力有多大,無論精力有多少,無論靈感有多枯竭。
不要等有了靈感再寫作,而是通過不斷地寫作來尋找靈感。這句話讓我感觸特別深。以前總是以尋找靈感為由,一直嘗試各種輸入:閱讀、電影、電視、游戲、旅行……而真正的輸出卻沒有跟上步伐,乃至于輸入和輸出的比例超出正常范圍。
殊不知,原來寫作本身也是靈感的重要來源之一。不是說把作品的內容完全想好了,寫作的時候就會全部呈現。經過多年的寫作實踐會發現,有時候寫著寫著,會蹦出一些新鮮的靈感,它也許會指引你發散更多的東西,或凝聚更集中的東西,也許會指引你調整寫作內容,甚至推倒重來。無論是哪種,總不是壞事。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如果什么都按自己或別人預定的路線來運行,是不是也太枯燥無味了?生命本身充滿著各種意外,驚喜的、難過的、有趣的、唏噓的、狂歡的、毀滅性的……如果無法預測各種意外的來臨,那么就只能準備好各種應對的心態,并勇敢而欣然地面對。
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不停地奔跑,在隧道外奔跑的時間總會比在隧道內的長。隧道外,既可能沐浴充足的陽光,也可能遭受不停的風雨,變化是無常的。隧道內,雖然環境上一成不變,但也獲得短暫的溫暖和安寧。昏黃的燈光,更能映襯內心的閃光。
2025年,最大的愿望是,在隧道的時間久一點,再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