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求,想從幾個故事來說。
但不知怎的,腦海中總是浮現白求恩的故事。僅僅是因為白求恩的名字中間是我想說的求這個字。那么為什么不想高俅,亦或是裘千仞裘千尺呢,大概是因為白求恩這個名字仔細咀嚼還是挺有意思的。白求就可以獲得的恩情,那這個給予者一定高風亮節大公無私,就像白求恩本人一樣。另一個角度,只想白求不報恩,這種是一味索取也是無意義的人。不過這屬于跑題的內容,就不談了。
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一個農民家庭幸福,過年貼了個對聯,上下聯內容我不記得了,只記得橫批是“萬事不求人”。當時很喜歡這句話,也很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這點。不過漸漸發現單打獨斗是很難在這個社會中混下來的,團隊合作互幫互助才是正道。所以,想要成事,總歸要求人辦事。不能拉下臉受點氣走下去是很困難的。
我去日本留學的時候,盡管不接受很多日本文化自己日本料理,但是日本人有一點做事原則是我很認同的。那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比如日本馬路上垃圾桶特別少,但是呢,在馬路上鮮有垃圾,因為,日本民眾覺得不能給清潔工增加麻煩,有垃圾都是裝包里帶回家,再分類打包定時定點扔垃圾。我小時候也是受父母影響,特別在意“人情帳”。別人幫了你,那你就欠了這個人一份人情,要記在心里的賬上,是要還的。所以,我也是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少求別人,這樣就能少還點人情帳。這一點算是我的家教了。
我想說的另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小年輕人,相處了一段時間,表面上看著不錯,但是后來,女方對男方說,求放過。我記得當時看到這里的時候,都以為女方說的玩的,畢竟那對年輕人相處的時候都是經歷一段低潮期走過來的。結果女方都說到要求男方放過并且是求的姿勢了,男方特別驚訝,原來相處的那些都是妨礙,喜歡的樣子不過是假象,一直是男方纏著她。我當時看到這哈哈大笑,還有這么傻的男的,畢竟是年輕人啊。
最后呢,以一個佛教故事結尾,話說一個人去廟里拜觀音,發現觀音也化作人身,跪在在他旁邊拜觀音。他就問觀音的化身,你怎么拜自己呢,觀音回答,求人不如求己!
好了,今天的睡前故事就結束了。我想說的話都在幾個故事里。寶貝們再見!(寫的過程心情不錯,感覺自己可以開一個睡前故事電臺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