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讓我爸媽拿起東西就揍,我還不如自己制作一個打起來沒有那么疼的打娃神器。”
浩浩晚輔作業(yè)完成后,一直在拿手工材料在做手工,我過去問他做什么手工,得到的是這個回答,我又無奈又想笑。
“浩浩,所以你制作這個打娃神器的目的是什么?”
“打娃神器,打完孩子爸媽不心疼,孩子不肉疼。”
哈哈,這娃娃。看到他一本正經(jīng)地制作“打娃神器”,我還真有點忍不住想笑。
而后,別的小朋友看到了,過來說,“啊,我上個星期就做了一個,我告訴老爸這是我做的,以后就拿這個打我。結(jié)果我爸拿起棍子就揍我,以前都是只是拿衣架敲的。”
“我也做了個,不過我媽媽從來不打我。我們拿去玩游戲了。”
“浩浩,你在里面再塞一團棉花,打起來,被揍的時候,假裝很疼。這是我的經(jīng)驗。”
……
看到一群娃娃在討論在家被揍經(jīng)歷以及如何避免被揍得疼的經(jīng)驗,我心想,這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呀。但是那么可愛,為什么會被揍呢?
可能是他們在家和在輔導(dǎo)班是不同的狀態(tài)吧,在家里總是行動自由一些的。
我小時候很少被揍。爸媽工作太忙啦,沒時間收拾我,其實我也挺調(diào)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