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的愛,不應取決于孩子的相貌和行為,也不應該被當作給孩子的獎勵,或是將不愛作為對其的懲罰。你對孩子的愛應該是持久且不容置疑的,特別是在孩子行為不當,需要你來限制或糾正時。
早上7點,叫大寶起床。打開燈,喊他起床了。他睜開眼,很不情愿。今天爸爸出差了,我得抱著小寶去送大寶上學,所以時間很緊急,我催促著他快點起床。我還沒說兩句他就說“我不想理你了,不想聽你說話!”真是任性,壞脾氣!我頓時感到很生氣。過了十分鐘,我又去喊他。他仍然喊著不想理我了,不想聽我說話。我火冒三丈,這種情況以前就發生過,今天還是老樣子,好吧今天我不吵你不管你,讓你自己承擔后果。說完我就出去了,照顧小寶了。
我一直聽著他房間里的動靜,心里很急,可是今天既然這么決定了,那就等吧。八點多一點,大寶起床了。過了十分鐘,他穿好了衣服,一副沮喪的樣子來到我面前。他知道遲到了,眼里有了淚水。我問他“今天為什么要發脾氣?”他說“我很煩,不想被打擾,不想起床!”我說“上學這么重要的事,今天的后果你自己承擔!還有從明天起,早上起床,自己定個鬧鐘!你現在收拾好,我送你到學校門口”他說害怕老師吵他。我說“你既然做錯事情了,錯了就要改……”
這時候他們老師打電話了,問為什么沒有去上學是不是病了?我把早上發生的事情跟老師大概說了下。老師說他“他這段復習時間表現不錯,讓他去上課,老師不會吵他。”掛了電話。我跟大寶說“你去上課吧,老師不會吵你,老師還說,你在學校表現不錯。”他看著我,說“哪里表現不錯?”我感到他有疑惑。“老師沒有跟我具體說你哪里表現不錯。”
他說肚子餓,喝了水,吃著早飯。他說,“媽媽,我想要老師的表揚信,但是我知道,沒有表揚信,不代表學習不好!”“恩?表揚信?什么樣的表揚信。”“就是老師打印出來的。”“你有嗎?”“我沒有!”“那誰拿到表揚信了?”他說一個同學拿到了十幾封表揚信。“表揚信的內容寫的什么?”“比如聲音洪亮,坐姿端正,字寫得工整……只要表現好,老師就會給。有的同學得了好幾張,有的一個都沒有。”“你是不是很想得到老師的表揚信?你也想跟其他同學一樣?”“嗯!”“那你要努力了。但是你的表揚表現好,首先是要做給自己的,不是讓別人看的。只要你表現好,別人自然就會看出來……”(現在看我當時又忍不住說教了,真是啰哩巴嗦!我的臭毛病!)“我其實有兩張表揚信。”“嗯?”“一個過關條一百分就是表揚信,我有兩個一百分。”“那就好,那你就要繼續努力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期末考試,拿個好成績!”“好的,加油!”
孩子有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他知道表現得好的孩子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信。按照孩子的想法,既然說他表現好了,那他是可以得到表揚信的,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得到過,他感到很疑惑。可是作為家長的心里明白,老師的話有時是說給家長聽的,在老師的心里應該是他的表現還沒有達到給表揚信的程度。但是孩子渴望得到贊賞,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想被關注,當然還有一種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贊賞,可以幫他們建立一個正面的正確的自我評價。
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是否有積極的心態,自我評價還會影響他的思維方式、情緒、希望以及人生目標同樣也影響到他的行為。
贊賞很重要,但是贊賞到底要怎么做呢?當孩子是一個小寶寶的時候,聽到大人說你好棒,好厲害,他會拍著手笑起來;當孩子再長大一些,聽到這些,估計他已經習慣了,沒什么反應了;當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聽到這些,已經產生懷疑了,他到底哪好哪厲害了?通過孩子老師的表揚信,以及閱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明白要用具體語言描述出來,同時加上自己的感受以便條信件的形式告訴孩子,這樣的效果會比純語言表達更好。當然,孩子的表現經常會領我們頭疼,抓狂,不知所措。但是首先要摘掉給孩子的標簽,比如我覺孩子“任性,壞脾氣,拖拉等”,不要在孩子面前強調這些,不要給他們“自證預言”的實踐機會。然后在孩子的言行舉止中淡化他們的缺點,發現他們的優點,放大他們的閃光點。
第二天早上大寶被自己定的鬧鐘叫醒了,穿衣服收拾用了二十多分鐘,七點五十多才出門,期間爸爸催促了他兩句……沒有一下子長高的大樹,也沒有一下子變好的小孩,所以也不要奢望有一下子就省心的家長。當天我寫了個紙條給他。
軒軒:
今天早上7:10,我看見你已經坐起來了了,準備穿衣服了,你是被自己定的鬧鐘叫醒的,這是自立的開始,我感到很高興!
愛你的媽媽
2018.1.18
他很鄭重的看了,然后只是笑笑……希望這是一顆種子掉進了他的心里,明天后天大后天……我們要經常撒些種子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