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部門一位同事辭職,他在這家單位工作了已有四五個年頭了,工作表現也還不錯,作為科室唯一男生,受到了不少關照。申請離職那天下午,領導找他談了許久,都是“要想清楚”之類的老話。
勸說失敗后,部門領導對他說:“不懂得珍惜,身在福中不知?!?,大概是有人找領導溝通應聘他離開后空出的崗位,領導由此生出的感慨吧!
其實這樣的話細想起來令人感覺好笑,領導做了假設,假設自己真的是有能力去教導一個即將離職的員工吧!
可是真的有能力教導嗎?
蕓蕓眾生,每一個人成長的經歷都是千差萬別,即便經歷看起來相似,每個人對世界與自我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且差別很大很大,許多道理在你看來是真理,而在別人卻不是,況且這世界真理并不多。
預設自我成功的人,教導別人總喜歡用自我的所謂經歷與邏輯,似乎只要按照他所教導的去努力,你就可以變成他。但這實在是錯了的!
02
公司招來了一個審計專業的同事,專業是那個以審計命名的高校王牌專業,過來做的是與審計沒有什么關系的工作。
來之前他是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做審計工作,別人看起來挺好的,但他嫌出差太多,想過些安逸的日子,這是他的重新選擇標準,就是不想太多所謂的追求。
沒進來前,領導認為要他過來其實可惜了他,實在是浪費人才呀!
我就說:領導,其實路只有自己走過了才知道好與壞、適不適合自己,別人說再多好像并不能輕易改變他自己的決定。
于是領導要他過來了,他每天上班挺積極,沒什么事,他也挺開心,看起來這工作真的挺適合他的。
有的人更喜歡安逸些的生活,而有的人就是無法安分地過日子,這本就是選擇之不同的取向,沒什么不好。
可是,我必須要說,如無立足之根本,人便如天上之流云、水上之浮萍,隨風飄蕩,沒有自己的方向,假如你還能忍受,那便也很好。
怕的是,我們只是僥幸地以為生活會一直風平浪靜、安穩和諧,待到被逼無奈時卻欲哭無淚,只能對天長嘆,無語問蒼天吧!
03
有篇文章講述一個人折騰不止,大學畢業三年后為了做醫生去重新參加高考,果真考上醫學大學又放棄,轉而又考老師,去當了中學老師。
而他原來第一次大學畢業便可以去留校當老師,看似回到了起點,甚至更差的起點,但他卻無怨無悔,因為走過才知道什么值得珍惜,別人說的再多好像并不那么能影響你。
知行合一,知與行都不可缺少,但我們常常過于追求知,太看重了別人的經驗,害怕去挑戰未知的不確定性,堵死了自己希望看到的遠方。
假如我們自己都不太明白別處與彼岸的風景,你的教導是不是只是你的純粹說教罷了,只是你所認為的對的或者不對的道理,只是你認為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