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家人,閨密,好友,同事,同學,多個群里的群友(較多),客戶,有過幾面之緣的人,朋友轉介紹的……不一而足。
曾幾時,以朋友圈里朋友人數的多少界定自己的人脈關系?我的朋友圈里從幾十個人,增加到500多人。有段時間,我會收到清僵尸名單的微信或者測試是否被拉黑的微信,我當時蠻郁悶!有什么好測的啊?不喜歡、沒有用、又沒有來往和交流,就直接拉黑,何必搞得如此小心翼翼?好像多在意我似的。估計你連我是誰,長什么樣子都不記得了吧?
以前作直銷業務,參加跑團活動,加了不少人,也被不少的人加,然后就沒有什么然后了。一年也說不上一句話,各自發著朋友圈,各過各的,似乎未曾有過交集。
近一年來,看著朋友圈里的人還有增長之勢,我有點懷疑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多陌生的,且并不來往的朋友?我們彼此有什么價值?5月份清理過一次朋友圈,糾結了半天,刪除了幾十個而已,總覺得萬一刪除了,哪一天又需要了呢?或者,拉黑了別人,人家發信息時發現我拉黑了ta,會不會生氣啊?猶猶豫豫地,只要還有一兒點印象的,我都沒有舍得刪除。
隨著加入簡書寫文章以來,加上媽媽導師班的學習深入,我對界限、規則、價值這些概念開始有了認識,并且逐步在生活中運用時,我發現:朋友圈里的很多“朋友”,跟“路上偶爾遇到一個人,因為某事說了幾句話,然后再不相見”的情況沒有什么不一樣!
文麗老師果斷解散了幾個群后,我也開始反觀自己,加入那么多群,我真正看了幾個群里的信息?大多數是看到群標上的紅點,偶犯強迫癥的手指會戳開,然后迅速關掉,并不看群里發了什么!有的群甚至都累計一千多條信息了,我都懶得點開。
那么,問題來了:這樣的群,我與ta而言,有什么價值?ta與我而言,又有何益處?我找不到價值所在!感覺就是有我不多,沒我不少;有我不會熱鬧到哪去,沒我也不會冷清到哪去。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于是,我果斷退出了幾個群,前幾天也拒絕了幾個入群邀請(以前是逢邀請,必入群,然后潛在水里一動不動裝死)。其實,退群才是節約微信空間的好辦法,清理僵尸朋友啥的,省不了多少空間。我清理空間時,發現90%的圖片都是群里諸多人員的聊天記錄。因此,少進一些對自己而言沒有實際意義的群。這樣,節約的是彼此的時間和精力。
退了一些群后,我的眼睛盯上了朋友圈。
圈里朋友的分享分幾類:各種商品類,保險類,曬幸福類,曬日常類,轉發各種雞湯、管理經營類,原創文章類。
直銷類產品排名榜首!各種產品,琳瑯滿目。從內衣,到外衣,鞋子,化妝品,日用品,再到吃的水果,喝的紅酒,保健用品,整個一百貨商場啊!每人一節專柜,幾乎每人每天都使勁在吆喝著,不知道有多少真正以此為業掙到自己想要的錢?也許怕我等不相信,人家還經常曬收入、或者打款的截圖,以此為據,大約是掙到了錢,可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我嘗試著在圈里買過一些東西,感受不好不壞,沒有復購的欲望。我去商場還可以選擇高興看什么柜臺,就看什么柜臺。但是,朋友圈的產品天天在眼前晃,要翻看點有價值的信息,要翻好久好久……后來,不翻了,直接點朋友點對點的看,省去了眼花繚亂!
接下來排行第二的是保險。多看幾次,感覺危機重重,朝不保夕似的。反正心里總不踏實!后來,索性不看了。社保辦理齊全就好啦。話說社保各種不好的,我想國家的東西再不好,不也沒讓大家餓著凍著吧?如果社保真的如業務員說的那么不堪,那商業保險就沒有可以詬病的地方了嗎?保險,夠了就好,又不能靠保險發財,買那么多干嘛?
排名第三的是轉發各種公眾號(滋補雞湯、降火鴨湯、勵志火鍋、人生百態、管理金融經營等)文章的,偶爾看看可以,看多了,不覺得有多大差別。很多文字搬運工和粘貼員,機械地拼湊出來的文章如同整容后清一色的美女,是很美,卻沒有了個性和特色!
其次是曬日常,曬幸福的,這個我倒是很接受。接地氣,生活化!看到朋友們都安好,我很開心!
排名最后的原創文章,這項費時費腦又不見得有什么人看的,我最欣賞。如能遇到走心的好文,我會對此人倍增好感,雖然我的好感與ta而言無所謂,哈哈哈……
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后,我大刀闊斧地在名單里清除了300多人,剩下了200多人。
最后,我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建的“女人花”群。這個群里,潛水高手很多。當初我邀請的時候,沒遇到什么阻礙,邀請對象的同一特征是媽媽。當時的群規是將群昵稱改成姓名、區域、孩子性別和年齡。有些人改了,有些人沒改,我也沒有在意。
自從我發現女人如花時,將自己舉辦的讀書會分社以花命名后,這幾天邀請大家將群昵稱改為花名(或者植物名)、區域、孩子性別和年齡。連續三天,每天發一次群公告,有一部分人改了。今天給沒有改昵稱的,全部私信發了一條,又有一部分人改了,一部分人沒改,有幾個直接退群了,這些都在預料之中。要么改名,要么自己走,要么被我請出去,任意選擇一項,我都尊重選擇的結果!通過這一次改昵稱,我開始實踐自己的規則、界限、價值觀,這些沒有對錯和好壞,都是一種選擇,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