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或許內容只是獵奇,輪胎啦水鞋啦什么的,這一節!開始涉及如今最為人熟知的匡威款式——Chuck Taylor All Star & Jack Purcell !
1918-1929:Chuck Taylor的加入 & 籃球市場嶄露頭角
之前提到過,All Star的創始款式,并不是現如今我們熟知的All Star,甚至連著名的「星標」都沒有出現在腳踝的補丁上。
1921年,Chuck Taylor大神加入匡威公司。
Charles Hollis "Chuck" Taylor高中時就穿著第一代All Star參加籃球聯賽,以銷售員身份進入匡威后,對All Star的設計進行了諸多建議——比如加入星標補丁、改變鞋底形狀以提升靈活性和摩擦力、在鞋舌后方添加球員簽名欄等等。
Tips:皮質補丁的加入是由于雙腳在運動時,腳踝內側容易形成摩擦從而破壞帆布,基于「耐用性」的考慮添加補丁可以延長鞋子的壽命。這也是為什么如今能看到的All Star,鞋幫logo只會在內側的原因。
*另有說法是匡威老板和設計師都喜歡翹二郎腿...不放在內側看不到...
星標補丁、鞋底形狀這兩個改動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簽名欄在1976年被取消,如今這一細節多用于復刻的All Star中。翻開你的匡威看看,是不是除了尺碼標,什么都沒了?
除了銷售員的身份,Chuck還在全國各地舉辦青少年籃球訓練營,并順勢推銷All Star。
Chuck高超的銷售技巧和對籃球的熱愛使得他和匡威一并在當時美國籃球界名聲鵲起,匡威漸漸獨霸籃球鞋市場。
Chuck改進的的All Star模樣一直持續到1932年。
1930-1946:二戰&崛起
30年代,籃球逐漸成為一項職業化的運動。由于Chuck Taylor不遺余力地推廣籃球運動和匡威鞋,當時的職業球員在打球時幾乎都選擇All Star。
1932年,為表彰Chuck對All Star的突出貢獻,匡威將Chuck的名字和All Star直接聯系起來,推出了日后名震天下的「Chuck Taylor All Star」(為了和All Star區分開來,以后我會把Chuck Taylor All Star稱作Chucks)。
Chuck Taylor All Star沿襲了All Star時期的純黑/帆布原色設計。
1936年,匡威成為柏林奧運會美國代表團球鞋供應商,匡威為此特別設計了一款白色的Chucks,名字叫「White Olympic All Star」。
由于直到60年代,匡威才推出Chucks的彩色版,此前只有黑、白兩種顏色。
所以黑白是存世時間最長的Chucks配色,被譽為匡威最原汁原味的精髓。直到現在,我們依然能在專賣店購買到這兩種經典配色。
Chucks還為All Star家族加入了黑色皮質版本,lace to toe設計,鞋頭位置十分狹窄。
注意鞋墊上的花紋,那是匡威同期推出的一種叫「Comfort Arch & Cushion Heel」的減震技術,旨在減輕足弓的疲勞程度。
「Comfort Arch & Cushion Heel」的組成,就是一個從后跟到足弓的坡形加厚鞋墊+一塊后跟緩震膠,Converse Addict為我們還原了這一技術的原貌。
Converse Addcit:Converse Japan旗下的頂級系列,以復刻&再造60年代Chucks聞名。
當年的緩震技術,如同看上去一樣的簡陋。以前的球鞋沒有什么技術可言,穿著上場就是干。
隨著籃球運動的日漸職業化,1946年,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如今NBA的前身,成立。
*1949年吞并NBL(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后,NBA才開始啟用Logo,所以logo是從1950/51賽季開始使用。
大家熟知的運球小人Logo是1972年根據Jerry West的剪影設計。
直至1976年NBA與ABA合并,才形成了今日我們看到的NBA。
NBA成立后,Chucks成為了聯盟的主要用鞋。
但,NBA第一位遠古巨星,明尼波利斯湖人隊的99號,喬治麥肯(George Mikan)的比賽用鞋卻并非匡威,而是Keds。
籃球市場的蛋糕之大,必然不會被匡威輕易獨占,Keds、Ball Band、PF等品牌紛紛進駐籃球市場,從此成為了匡威的第一代宿敵。
大概在1934年,匡威以20年代某一時期的All Star為原型,推出了一款備受收藏家推崇,極其稀有的款式——Skoots。
Skoots是匡威為美國軍方設計的作訓鞋。它改進了鞋底的和鞋頭的設計,去掉透氣孔,相對All Star而言更為耐用。
軍品的關系,Skoots存世量極少——而且美國是一個對二戰有獨特情感的國家——所以Skoots在Ebay上只要出現,就是天價的存在...
這款鞋遺留的歷史資料非常少,我能確定的只有這款鞋存世于30到50年代。
Skoots還曾作為合作款式出現在Disney 1934年的購物目錄里。
1946年,匡威和美國軍方簽訂了一份軍備合約,編號為「50475」。
匡威以Skoots為原型,生產了一款將合約內容及編號印在鞋幫內側的軍鞋,后人就用合約編號「50475」給那雙鞋命名。
除此之外,依照這份合約的內容,匡威還為美國空軍生產戰斗機工作靴。
匡威曾對「50475」進行了復刻。
即便是復刻版,存世量依然少到有錢也沒得買。
戰后Skoots被匡威作為網球鞋銷售過10年,波士頓斗牛犬是這款鞋的卡通形象。
50年代的Skoots去掉棱狀鞋頭包邊的設計,改變了后跟標志。鞋底的設計很有意思——「把納粹踩在腳下?」
由于長期做為軍品存在,市面辨識度不高,同時50年代匡威有一個大動作——推出了彩色版Chuck Taylor All Star和低幫的All Star Oxford,使得Skoots在50年代的關注度非常低,最終退出市場。
存世量的稀少和軍品所自帶的特殊意義決定了Skoots的天價與曲高和寡——這畢竟不是普通消費者熟知和感興趣的匡威故事。
想必你也已經看得不耐煩了,因為——說好的開口笑呢???
那個時期的匡威,還有比如工作鞋副牌Rod&Reel出品的鞋款可以拿來叨叨:
可那就更沒意思了...關于匡威工作鞋領域的情況,我會在介紹60年代的時候一筆帶過。
所以,現在就是番外的正片——Jack Purcell,開口笑。
1935年,加拿大籍羽毛球世界冠軍Jack Purcell設計了他自己的簽名鞋——Jack Purcell,開口笑,并交由B.F.Goodrich公司負責生產。
B.F.Goodrich,是一家于1870年成立的軍工企業,除了政府訂單外,民用領域主要涉及橡膠制品比如輪胎、膠鞋等(和匡威初期一樣)。
Goodrich 40年代以前在球鞋市場的款式,和遠祖All Star長得差不多:
當年運動鞋的同質化非常嚴重,模樣上大同小異,之后講到Keds的時候你還會發現這一點。
1937年Goodrich推出以足弓校正技術「Posture Foundation」為賣點的PF球鞋系列,正是匡威日后的宿敵之一。
開口笑在創始之初作為羽毛球專用鞋,并未獲得很高的知名度。
原因是當年在美國:
1,羽毛球運動不流行;
2,Jack Purcell本人的知名度不高(畢竟是加拿大人,誒呀,好像有點黑加拿大...)。
3,當時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新款式不吃香。
所以開口笑被設計出來的前10年,僅僅只是由Jack Purcell個人去承擔銷售的工作(好可黏的Jack Purcell,設計了一款球鞋還得自己賣...)。這造成了早期開口笑幾乎沒有什么能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但可以確定的是,鞋頭的設計一直都長那樣。
雖然誕生的前10年時間里開口笑沒有獲得高曝光率和認知度,但情況在1945年Jack Purcell退役并搬到洛杉磯從事證券工作時出現了轉機。
Jack Purcell在洛城認識了一眾好萊塢明星,利用自己曾經的運動員身份教導明星打羽毛球。由于當時的美國,網球的普及程度更高,Jack Purcell也開始教授網球,致使開口笑剛火起來的時候是被做為網球鞋進行推廣。
「那我教你打球總不能讓你穿別人家的鞋子?。 ?/strong>于是Jack Purcell開始向娛樂明星們推薦自己的簽名鞋。
開口笑那一抹可愛的笑臉在當年千篇一律的球鞋外觀里仿佛一陣春風吹化了明星們的心,漸漸地,開口笑在明星階層普及。
40年代末以后,戰后的美國社會氛圍一片祥和,歌舞升平又極度富裕。民眾對于衣著打扮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些長得全一樣的款式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于是各大球鞋品牌紛紛豐富自己的產品線,推出各種外觀、樣式的球鞋。
Goodrich在那時意識到:
「現在消費者口味越來越挑了喔怎么辦怎么辦
誒我們旗下怎么還有一款簽名鞋而且好多明星都在穿喔
現在發售的話省得重新設計一款球鞋又肯定好賣
對沒錯就這么決定了!」
于是,冠以B.F.Goodrich名義的開口笑市售版在60年代終于面世。
開口笑市售的契機,正是James Dean的上腳。
James Dean1955年拍攝的這張經典照片經常出現在開口笑的宣傳廣告里。
那啥,累的不行,開口笑的故事先講到這里,等我休整過后再寫。
下一節會補完開口笑和PF的發展史,以及介紹一下匡威黃金的60年代。
先這樣, c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