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這艘船上,在這里,世界流動,每次兩千人。這里也有欲望,但欲望無法超越從船頭到船尾這一空間。你彈奏你的幸福,在那并非沒有邊際的鍵盤上。
《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科的小說,1998年被知名導(dǎo)演朱塞佩·托納多雷改編成電影。而無論是書還是劇作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因?yàn)椋@里有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艘獨(dú)一無二的船,一個來自大西洋的爵士樂隊,一位對于這個世界而言,并不存在的鋼琴師。他在那個對自己而言唯一的“漂浮的城市”里,孤獨(dú)而陶醉地演奏著世間從未有過的音樂。
在這里不單單有美妙的、罕見的、舉世無雙的音樂,更有不為人知的孤獨(dú),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恐懼、絕望與逃避。
故事主人公有個美麗而獨(dú)特的名字,丹尼·布德曼·T.D.檸檬·一九〇〇。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一個人,其實(shí)在剛剛提到“不存在的鋼琴師”時,我就想起了他。他是卡爾維諾《不存在的騎士》中的阿季盧爾福。他在卡爾維諾的書中有一個奇長的名字。不過,同為這個世界“不存在”人,他們的“存在”方式還是截然不同的。
亞歷山德羅·巴里科說,在我的小說里有許多天真的東西。的確如此,《海上鋼琴師》,擁有童話般的夢幻色彩,而一九〇〇,絕對是個藝術(shù)性的傳奇人物。這些“沒有被世俗和厭倦污染的東西”,以及那些美好而溫暖的情感,深深吸引著我們。
1、在孤獨(dú)與陶醉中與海洋共舞:天堂的名單里,沒有他的名字
準(zhǔn)確地說,對于這個世界而言,他并不存在:從城市、醫(yī)院、教區(qū)到監(jiān)獄,他的名字沒有留下絲毫的蹤跡。他沒有祖國,沒有故鄉(xiāng),也沒有家庭。他八歲了,但從未正式出生過。
一九〇〇是一個孤兒,被前往美洲淘金的移民歐洲赤貧拋棄。父母把他放在“弗吉尼亞人”號頭等艙舞廳里的鋼琴上,以期哪個富人能夠?qū)⑺ё摺H欢磺兴坪跆於ǎ纤值つ帷げ嫉侣震B(yǎng)了他,并給了他一個漂亮、優(yōu)雅而完美的名字。
自此,一九〇〇開始了他來來往往的海上生活。而固執(zhí)又灑脫的老丹尼那句“去他媽的法律”,則使一九〇〇注定成為一個沒有身份的人。他從沒未走下過“弗吉尼亞人”號,這個世界之外的世界自打一開始就不屬于他。
一九〇〇天真、純凈,孤獨(dú)又封閉,老丹尼死后,他奇跡般地開啟了自己的夢幻人生。美國議員自愿待在惡臭的三等艙里,只為聽他演奏;爵士樂鼻祖則信誓旦旦地前來“弗吉尼亞人”號與他決斗,卻一敗涂地,敗興而歸。
他在瘋狂而博大的大海的搖籃里與海洋同生共舞,他在并非沒有邊際的八十八個琴鍵上隨心所欲。世界將他拋棄,而音樂沒有。相反,音樂帶著他到處神游。他從來沒有下過船,然而,他似乎見過所有那些東西。
一九〇〇渴望了解世界。對世界的了解卻是僅憑來往游客的言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世界拋棄他,他也以自己獨(dú)有的形式將世界拋棄。他在自己的頭腦中構(gòu)造了一個想象中的巴黎、想象中的納福橋、想象中的伯明翰街。他從他的內(nèi)心深處窺視著不曾屬于他的天地。而他真正的世界則在大海中央,在那里,陸地僅剩一片遙遠(yuǎn)的燈光,一種回憶,一種希望。
總之,天堂的名單里,沒有他的名字。只要他還在船上,還駕馭著自己的鋼琴,就可以隨心所欲,用四只手、乃至千萬只手彈奏從未有過的音樂。八十八個琴鍵,明明白白,并非沒有邊際,而琴鍵之上,音樂是無限的,一九〇〇也是無限的。
2、在恐懼和絕望中走向毀滅:陸地,是上千萬琴鍵的鍵盤,是上帝彈奏的音樂
雖然一九〇〇從未走下過“弗吉尼亞人”號,但并不意味著他不想下去看看。當(dāng)一個農(nóng)民向他講述關(guān)于海的故事時,他萌發(fā)了要下船、登陸的想法,為了看海。他要去看看陸地上的大海,感受一下那種強(qiáng)烈的召喚。
然而,當(dāng)他拖著行李,一步一步邁下舷梯,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他退縮了——
現(xiàn)在我終于領(lǐng)悟到,那天一九〇〇的決定,是要坐在他生命的黑白鍵盤之間,彈奏一曲美麗而復(fù)雜,荒誕而富有天才的音樂,世界上最棒的音樂。他要在那音樂中跳完他余生的舞蹈。他再也不會不幸福了。
而實(shí)際上,一九〇〇是那種不需要你詢問是否幸福的人,他似乎超越了所有的一切,他幸福或痛苦與否,將沒什么所謂,沒什么關(guān)系。
這讓我想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穩(wěn)定的事業(yè)、幸福的家庭,去巴黎,去流浪,只為了追求夢想。他不僅對家庭對妻子兒女不負(fù)責(zé),他甚至對自己都不負(fù)責(zé)。從某個層面上,思特里克蘭德他不是在追求夢想,而受夢想驅(qū)使,被夢想擊中。最后他死于麻風(fēng)病,在那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他的土著妻子遵照他的遺愿焚毀了畫滿壁畫的房屋,什么都沒有留下。那么,他幸福嗎?他為夢想而生,想必?zé)o所謂幸與不幸。
而一九〇〇,他的選擇,和思特里克蘭德有著些許相似之處。他只要以他的音樂為伴,就像思特里克蘭德只要與繪畫為伴,似乎便是幸福的。而他究竟幸福與否,與他的執(zhí)著和追求相比,顯然是微不足道的。他要在音樂里跳完余生的舞蹈,至于除此以外的東西,他選擇了放棄。
但是,一九〇〇和思特里克蘭德又不完全相同。思特里克蘭德是因?yàn)閰捑攵与x,而一九〇〇則是因?yàn)榭謶侄艞墶.?dāng)“弗吉尼亞人”號最終報廢,他不得不像其他人一樣離開時,他仍選擇留在船上。
對于我來說,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長的旅途。是一個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種氣味太強(qiáng)烈的香水。是一種我無法彈奏的音樂。請原諒我。我不會下船。就讓我回去吧。
他寧可隨輪船一同墜入大海深處也不愿去面對那個豐富多彩,充滿歡笑、痛苦和欲望的世界。面對陸地的寬廣和無限,他的恐懼多于好奇。他覺得大地的一切美好,他無從駕馭。那無盡的欲望使他恐懼,那上千萬條道路他更不知所以,那沒有邊際的上千萬琴鍵是上帝彈奏的。他的自卑、消極、悲觀和逃離,使他最終走向毀滅,走向終極的永恒。
他將自己對陸地的一切美麗的幻想、欲望的恐懼施以魔法。女人、孩子、歌聲、朋友、奇跡、音樂,以及快樂,所有的一切,他全都施以魔法,眼看著他們離他而去。他將這歸于命中注定,而真正的命中注定,則是死后,他擁有兩個右手臂。兩只右手一同畫出的兩個十字,一個在地獄,一個在天堂。
也就是說,消極和逃避最終沒能使一九〇〇獲得幸福。
3、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弗吉尼亞人”號,作為一種精神的寄托,以及對現(xiàn)實(shí)的逃避
從某個層面上,一九〇〇是個輕度自閉癥患者,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走出。一方面,他既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另一方面,又因?yàn)樽陨淼慕箲]和軟弱唯恐躲之不及。在他的內(nèi)心世界里,充滿著矛盾,他曾經(jīng)嘗試著往前邁一步,成就完整的人生,卻以失敗告終。
很顯然,一直待在船上的一九〇〇是孤獨(dú)的,怯懦的。他將自己囚禁在小而封閉的空間里,不敢面對博大,更沒有勇氣挑戰(zhàn)不可能。在命運(yùn)拋棄他之后,他又自己拋棄了自己。他說,一旦找到自我救贖的方法,我們就不會發(fā)瘋。然而,盡管他覺得自己不是個瘋子,但是他所選擇的與其說是自我救贖,不如說是自我毀滅。
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觀將人的心理社會發(fā)展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包括童年期四個階段,青春期一個階段,成年期三個階段,分別為:
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
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的沖突
學(xué)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nèi)疚的沖突
學(xué)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
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成年早期(18~40歲):親密對孤獨(dú)的沖突
成年期(40~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沖突
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diào)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很明顯一九〇〇在老丹尼的養(yǎng)育和陪伴下,在那樣一個缺乏社會交流和情感溝通的半閉塞的環(huán)境里,很難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因?yàn)樗麤]有外界生活的經(jīng)歷,所以根本不可能像魯濱遜那樣,當(dāng)脫離外界和人群時會產(chǎn)生融入其間的強(qiáng)烈愿望。
一九〇〇的人生結(jié)束在成年早期,而人的社會心理發(fā)展的前六個階段他都沒有正式經(jīng)歷過。所以,對于外界,他不信任。對于自身,又缺乏自信。他害羞、怯弱、自卑、孤僻。尤其是當(dāng)需要他做出下船的抉擇時,那種親密對孤獨(dú)的沖突將他帶入絕境。他不敢與他人發(fā)生親密關(guān)系,對輪船之外的整個世界產(chǎn)生一種悲觀的排斥情緒。
其實(shí),一九〇〇的形象在現(xiàn)實(shí)中并不少見。而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弗吉尼亞人”號,它隱藏在某個角落,就如同靈魂深處的神秘港灣,給人以精神的慰藉。然而,當(dāng)我們長期執(zhí)著于此,久而久之,便會將其演化為對現(xiàn)實(shí)的逃避。就像一九〇〇。
但是,現(xiàn)實(shí)畢竟不同于故事。更多的時候,我們得為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有時不得不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
消極、悲觀、避世,永遠(yuǎn)都是負(fù)面的,盡管自古以來,不乏消極避世之人,更有晉代文人陶淵明,他的歸隱及成就被歷代人傳頌。但處于當(dāng)今世界的我們,是很難成功避世的。所以,生活在社會中,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社會心理,并能有效地進(jìn)行自我調(diào)整和控制,是人生的大課題。
一九〇〇雖然悲觀消極,但毋庸置疑,他的故事卻是帶給我們一種溫暖的力量。一九〇〇說,在人們眼中,可以看見那些他們即將看到的東西,而不是那些已經(jīng)看到的。他通過自己的故事,向我們傳達(dá)一種希望的力量,而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