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家閑來無事,將從前買得書翻出來,偶拾一本《活著》。突然憶起那段灰暗的日子,買了一大堆書籍回家。然而讀到《活著》,由于這本書過于沉重,考慮再三,最終將其束之高閣。如今看到這本書,已與當時的境遇截然不同,于是靜下心來拜讀,不禁淚沾衣裳。
《活著》圍繞福貴的一生,描寫了那個時代農村的生活圖景。小說雖以“活著”命名,死亡卻自始至終地貫穿全文。福貴爹的死、福貴娘的死、家珍爹的死、有慶的死、鳳霞的死、家珍的死、二喜的死、苦根的死……最后只剩下了少爺福貴和老牛福貴,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
讀小說哭得稀里嘩啦之后,我又去看了電視劇《福貴》,發現電視劇拍得相當好,福貴和家珍是陳創老師和劉敏濤老師主演,其他演員扮演的角色也相當不錯。電視劇相對于小說有一些改動,主要改動:一是新增了胡老師和鳳霞的感情戲,將胡老師作為那個年代知識分子命運的一個代表;二是調換了鳳霞和二喜的死亡順序;三是結局春生回來了,苦根還陪著福貴。我覺得電視劇中的情節整體來看依舊很殘酷,但是相比小說而言,殘酷中蘊含著一絲絲溫情,如同寒冬中行走的人手心捧著的暖爐,雖不會完全驅逐寒冷,但會讓心里的暖流緩緩流淌,讓人們看得到陽光和希望。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悲哀與痛苦,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精彩與幸福。如今我們看前人之事淚流滿面,其實我們也是身處此山中,當局者迷糊。我們像福貴那樣慢慢地成長,慢慢地懂得是非對錯、懂得人情冷暖,慢慢地接受命運的一次次安排,漸漸學會反抗,反抗之后亦學會了逆來順受。
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卑微地、渺小地生活在黃土大地上,求著自己的一點點小確幸,過著自己的一點點小日子。看《活著》的電視劇時,無數次地看到彈幕刷:“只想看到這兒為止。”“這兒”是哪兒呢,是福貴改邪歸正的那集,是福貴岳父歸來的那集,是有慶去世前的那集,是鳳霞與二喜成婚的那集……是那么多苦日子中為數不多的美好瞬間。
我們,無不希望幸福圓滿的結局,然而時間從不停止腳步。就像小時候看的那些童話,當還是孩子的我們,看到結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就足夠了,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后來呢,后來怎么樣呢?王子會英雄暮年,公主亦會美人遲暮,他們的孩子也將遇到自己人生中意想不到的好事或壞事,王子和公主后來的生活因為國家的事、父母的事、孩子的事、自己的事,同樣不會如閑云野鶴般輕松,而是如世俗中無數普普通通的男女般,勞心勞力地處理各種瑣事。王子和公主也是凡人,不是我們想象中地那么不食人間煙火,最終王子和公主也會離開這個世界,留或不留一點兒痕跡。
這些結局我們心里都是明鏡般地清楚,只是我們不忍看到罷了。不忍,正是人類同理心的表現,是我們人類進化過程中獲得的至關重要的一種感覺。對于生離死別,從來都是我們人類不愿提及的話題。然而,這一天或早或晚,終將到來,這其實就是真正的人生啊。
將小說和電視劇全部看完之后,我終于明白了,《活著》以死亡貫穿全文,也不無道理。
所謂活著,沒有死亡,何謂活著?
所謂人生,若是失去了死亡,那就應該稱為永生了。而永生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活著》,給予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美好的人和事,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小幸福。
今天是2019年的情人節,我依舊是一個人。習慣了這么多年一個人的日子,即使是看著朋友圈撒得諸多狗糧,亦不覺得有什么感覺。人生其實說到底,終究還是一個人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