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
01
上午,陽光真好里外都是花香,泡了杯明前茶,看茶葉在杯子里沉沉浮浮讓人很放松。
朋友一會電話過來了,興奮的告訴我,還有半年她就可以扔掉全身的羈絆,真的可以去任性的看看世界了,在她絮絮叨叨里,我聽出了她掩飾不住的興奮,她說自己多年來在一個體制內大半的生命已經耗得索然無味,曾經夢想做的事情比如單車西藏,比如徒步墨脫,比如一個人去趟仰光拜佛,再比如在一個小城市里停下來,做做咖啡廳的服務生,書店里的店員,有調調,有情趣,想想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朋友離職,拋棄人人羨慕的體制內工作著實讓人難以理解,干嘛一定要折騰啊?很多人都帶著不理解去問她,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只是被物質和生活的羈絆所累,不敢真正的向生命發問一次,總是不愿意努力獲得讓自己感動的理由和答案,我只是認真的和自己的生命對話了一次,那個內心里的她對著她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長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生活怎么辦,我問,她笑了笑,打理下我的文章,寫寫專欄,到一個城市打打零工,對物質不是很高要求,一個人想必也能對付。一句風輕云淡的回答讓詩和遠方一下子來到我的眼前。
或許,我們在某個城市的拐角,一個咖啡廳,你見到一個臉上溢滿幸福的女子,在陽光里,端一杯咖啡,向你款款走來也許就是她吶。
桌子上杯子里的茶,依舊那樣,沉沉浮浮很是自然
02
想起前幾年前看到的一個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劇情大家都知道,特別是那首主題曲讓人過耳難忘。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到法蘭和萊俱用當下的一句話足以評價,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點燃別人眼中的光環。
不是嗎,難道?法蘭是想成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家,但是父親卻堅持讓他成為一名工程師,這讓他一直生活在虛假之中,萊俱是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窮小子,十分不自信,手上戴滿了各種迷信的戒指,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而蘭徹用實際的學習成績證明給他倆看,成長為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樣子,法蘭和萊俱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點燃別人的光環,一個為父親,一個為家人。
最終的結局是美好的,他們各自的成長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有人說,這個世界一定是一個從“我有什么”到“我是誰”的世界。我是誰的問題,前幾天那篇很火的的文,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里面有句話讓我很有感觸,把你當做五年后的你,審視當下在做的事,確保每做一件事,都是在一步步的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我們都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除非你不愿意。
當然,成長的過程肯定不是一下子就成長起來的,因為,成長是一個一輩子都在研究磨練的話題。
03
說身邊一個小伙伴的故事。
他是典型的九零后,有九零后的一切特質,熱情,勇氣,愛玩。平常他看的書都很吊,都是工業4.0啥東西,什么鬼?記得每次在群里討論的書的時候,他總是把那一套他自己看的書,包括工業機器人,什么關了電,沒有燈光,機器無人操作的什么理論,當然他看書也很快,一本35萬字的什么失控他幾個小時就看完,而且寫1000字以上的內容摘要,VR技術,AI人工智能,我們平常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的,他都看。完全和90后不搭邊,是吧?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90后,卻實實在在的做一些具體的落地項目,一些東西讓我們瞠目結舌。
他熱愛馬拉松,熱愛讀書,喜歡做美食,對自己的戀愛有自己的規劃和自己的看法,我寫這句話的時候是真的很真誠。
為什么去放棄他喜歡的聚會,喝酒,各種嗨,何以能坐下來,讀一些燒腦的文字,然后坐下來寫出自己的心得,寫出自己的知識分享,他說,成長,是一個人內心的尺度,你內心知道自己會長成什么樣子,既然知道,為什么不長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哪?
這個世界太美妙,來一次人世不容易,為什么不多帶點回去?為什么不長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