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危機處理與基本咨詢歷程,都有很多共同運作原則(如:通報事宜),是不分派別取向的,也是咨詢師需要先掌握于心的。
? ? ? 對SFBT來說,在危機處理時,會特別強調的是:要從當事人個人內在語言的敘述中,嘗試增加當事人對個人與外在互動的覺知,以及內外在資源的觀察。是以,SFBT會積極找尋當事人的優勢與力量,辨識差異與小改變的存在,通過改變當事人語言的描述,提供一個未來導向、改變導向以及資源開發導向的思考架構;同時,也給予當事人一個對問題、壓力及其衍生的負面情緒進行回顧與反思的空間。而此反思的架構與當事人原有的主觀架構不同,也與其他問題導向的咨詢學派不同,但是卻是能帶出當事人之正向思考與行動的思維架構。有時,對于當事人帶來的問題與情緒,SFBT晤談的方向除了引導當事人如何應對之外,也會朝如何減低危機所帶來的壓力與情緒的強度,以及預防該壓力與負向情緒爆發等方向來努力。此外,SFBT也會強調,在當事人主訴的危機壓力與負面情緒的故事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資源與角度,能去改寫當事人在其故事中所扮演的受害角色,覓得生命其他可能的光明面向。是以,SFBT將幫助當事人對相同的危機事件創造出新的意義,或者能修改其原有潛藏的意義,進而轉化當事人對環境、對自己的看法。亦即,SFBT的介入將可促使當事人修改對危機的描述與知覺,調整對情緒的詮釋架構,而能重新建構其主觀世界,幫助當事人因為擁有對于危機的新詮釋,而能改采不同的協商措施,累進生命的智慧與堅韌強度。
? ? ? 在技巧應用的層面上,對SFBT來說,處理處于危機的當事人并沒有那么地不同,仍與原有的SFBT流程重點相仿,包括目標的設定、資源的探究、反饋架構以及后續晤談的進行。不過,最大的不同,在于咨詢師會更加優先于探討每一時刻的應對力量,并且在增加當事人的力量后,再轉向未來目標的建構,同時在反饋時加以強調之。往往,當事人在歷經“解決式談話”后,會考慮選擇新的方式來應對問題,而其方式也常會大出咨詢師的意料。所以,SFBT咨詢師必須具備謙遜的態度,對于未知有所坦承,同時,彈性而細膩化地運用各種介入技巧、尊重當事人的主觀知覺、視當事人為平等地位,以及運用“同步”的原則。在危機干預中,咨詢師對當事人所能影響的層面或許只有一點點,但仍值得咨詢師盡力而為,而于危機情境中,因為當事人的狀態使技巧的介入更精準,所以SFBT應用于危機干預的深奧巧妙所在,仍需要咨詢師假以時日,內化熟練地加以應用。
? ? ? 危機干預中,最為重要的,當事人“希望感的增加”,乃是一個成功治療的共同重要指標。與處于危機中的當事人晤淡,其實正是一個尋求希望的晤談。當事人具希望感的認知主要有兩個要素,一個是“如何到達一個更佳處境”的路徑思考,一個是“相信自身能夠在此路徑中采取具體行動與步驟”的運作思考。SFBT咨詢師,是對當事人懷抱希望與信任的,而前述SFBT種種的哲學與技術,旨在證明SFBT是一個可以激發當事人在發展解決之道的同時,除了增進對改變的期待之外,也增加了對正向結果的希望感。而且,SFBT還會促使當事人在“采取行動使情況更佳”以及“注入希望感”兩者之間,不斷創造出建設化的正向循環。千萬別忘了,在當事人有希望感地愿意投入于建構解決之道時,他就正在逐步走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