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長情的約定,從許下那個諾言開始,時光輪轉了整整二十年。
腳下踩著松軟的沙子,向右側望去,是漫無邊際的海洋。我俯下身,握住一把沙,沙子頑皮地從指間溜走,細膩而溫暖。仔細看看,沙灘上用各式各樣的字體,寫著不同的文字,或訴說愿望,或許下承諾。我也找來一根木棒,在細沙中留下屬于這段旅行的痕跡,然后挽著他的手臂,向著陽光,以大海為背景,拍下一張合影,和那句“forever”一起,將這段感情,永遠地定格在記憶卡上。
沿著沙灘一直向前走,路的盡頭是一座山,山上坐落著的便是著名的蓬萊閣。
蓬萊,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關于這里,有太多美麗的傳說。聽當地人講起,一座小小的蓬萊城,蘊含著四種文化——神仙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和精武文化,。尋著這四種文化的蹤跡,繼續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傳說中八仙過海的仙島。雖然這座仙島如今經過了現代的人工雕琢,但是借著霧色和海面上泛起的水汽,在朦朦朧朧之中,還是不難感受到那段美麗的故事。
欣賞過了仙島,再向前走,就是蓬萊閣景區的古建筑群了,這是蓬萊閣景區的核心,這里的古建筑都依山勢而建,而這座山又依海而立,山水相間,加上建筑的古香古色,就算是不聽這里的故事,也讓我不禁地覺得如入仙境。這座山,因其臨海一側是陡峭的絕壁,山巖紋理為暗紅色,故而被命名為丹崖山。沿著丹崖山的臺階拾階而上,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目光的是一面墻壁上四個鮮紅大字——碧海丹心。好應景的四個字。既和了這山和這海,又恢弘大氣,氣勢不凡,上前去仔細看看,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親筆。那一刻,我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個情景,一個將軍一身鎧甲,站在這里,看著破碎的河山和美麗的景色,揮毫而書,寫了屬于那一代人的壯志豪情。而這鮮紅的顏色,又何嘗不是那一代人的熱血。
登到丹崖山的最頂端,眼前這座古樸而又精致的建筑便是蓬萊閣了。還沒有走近,我便隱隱地覺得它散發著一股書香氣。在蓬萊閣的下面,有一個藍色的棚子,里面放映著一部短片,關于海市蜃樓。雖然,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很多關于海市蜃樓的片段,但我還是懷著好奇的心情走進去看。里面很擁擠,來來往往的游客充斥在這個不大的空間當中,棚子里擺著幾條長凳,長凳的前面擺著一臺老式電視機,里面循環播放著一部時長大約20分鐘的短片,講述的是蓬萊曾經出現海市蜃樓時的情境。我們都知道,海市蜃樓,并不是什么神奇的傳說,而是光的折射而形成的,但是在這個充滿著神話色彩的地方,我卻不愿這么理性地去解釋這個現象,我寧愿相信,海市蜃樓真的是一個美好的傳說。片子不是很清晰,拍攝質量也不是很好,但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兒。是呀!在這樣一個地方,看著這個令人神往的場景,而轉身出去,就會發現,那些景色就在自己的身邊,倒還真的是別有一番韻味呢!
看過片子,再向前走,便真的登上了向往已久的蓬萊閣。據說,八仙在過海之前曾經在蓬萊閣上飲酒。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之巔,登上樓頂,向上看是云霧繚繞,向下看是汪洋大海。果然是神仙聚會的好地方,想必,當年的八仙選擇了這里就是因為想在飲完酒之后隨手抓住一片云然后騰云駕霧,過海而去吧。蓬萊閣,除了傳說,還有文化。自古以來,有太多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過印記,大概,即便是不善詞句的雅士,見了此景,也會心生感觸,忍不住揮毫潑墨吧!
從丹崖山上沿索道到達對面的田橫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膠東半島最北端。這里與旅順的老鐵山隔海相望,而這兩座山的連線,就是著名的黃渤海分界線。我生活在一個有海的城市,見識過大海的寬廣,也見慣了潮起潮落,卻從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景象。“西去急流如云涌,南來薄霧應風生”,看了黃渤海的分界線,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涇渭分明”這個成語的來源。在這條水流的兩邊,一面海水泛藍,而另一面海水略黃,兩股海水的浪潮從海角的兩邊涌過來,自然而然地交會在一起,形成一條水流,一瀉千里。這條水流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沖刷掉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陰霾,這股力量,要比普通的海浪強大得多。人們常說,沒有見過大海,不知萬物的渺小。那一刻,我卻感受到,沒有見過大海的分界線,不知大海的力量。你若是認為,蓬萊的傳說,只是與八仙有關,那就是大錯特錯了,這條分界線雖然是自然而形成,但它也被賦予了一個美麗的故事。據說,當年太白金星奉玉皇大帝的旨意,手持一枝令箭,從老鐵山上射下,令箭入海,只聽一聲巨響,卷起萬丈波濤,便形成了這條分界線。
從田橫山回來,離開古建筑群,再往下走,就會看到蓬萊水城。蓬萊,古名登州,是中國第一個開埠的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一直以來,也是兵家的必爭之地。觸摸著蓬萊水城上那斑駁的墻壁,當時的景象禁不住浮在眼前。這里曾經歷過歲月的洗禮,經歷過戰火的砥礪。從古代到近代,戰爭史上似乎從來沒有抹去它的印記。走在蓬萊水城上,看著城墻下的海水,那一朵朵浪花從城墻根處散去,奔向遠方,一直奔到天邊,與天際相接,形成一道海天分割線。古時,這座水城,和這座水城上的士兵,便是來守護這份安寧的。
從蓬萊水城下來,接著看到的是備倭都司府,這是當年備倭都司辦公的地方,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也曾是這座府邸的主人。跨進一道院,二道院的大門上寫著“鎮海平疆”四個金色的大字,或許,這是曾經在這里生活過的每一個人的夙愿。轉到備倭都司府的后面,再走幾步,是一片空曠的場地,這里曾是戚繼光的練兵場,那些抵抗倭寇的英雄們曾經就是在這里揮灑汗水,練就一身本事的。如今,這里雖然空無一人,我卻覺得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跑到場地中央,打了一套拳,我呆呆地看著,忽然覺得,在那里打拳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一群穿著盔甲的愛國志士。我輕輕按下快門,記錄下這一瞬間,雖然我的鏡頭下只有一個人,但是這張照片上記錄著那些英雄們的英魂。
對于膠東半島,我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一直夢想著踏上那片土地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不僅因為那里有著許許多多動人的傳說,更是因為,它是我素未謀面的故鄉。
很榮幸,在我二十歲生日那天,我挽著心愛人的手臂,終于踏上了這片帶著別樣溫度的土地。
再美麗的相聚也終有一刻要說離別。站在輪船的甲板上,一邊吹著海風,一邊挽著心愛的人的手臂,就那樣靜靜地看著輪船駛離港口,仿佛故鄉的山和故鄉的海默默地替我們許下了山盟海誓。沒錯,這里有山,有海,還有傳說中的八仙作證,我輕輕地將頭倚靠在他的肩上,好像這一靠,就靜靜地是一輩子。不知下一次是何時才能夠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但是我知道,故鄉會在遙遠的地方默默地為我祝福,它會惦記著每一個遠離它的孩子,它的山水會替我記下這段海誓山盟,永遠,永遠。
這一次,故鄉和我又默默地許下了一個約定,這個約定的期限,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