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已經成為當今商業社會一門“偉大”的學問。“勤勞致富”成了農耕時代的專有名詞,如今若再提起,雖然多數人還是會點著頭,但內心已經很不以為然了——最近有篇網文分析得頭頭是道,大意就是:勤勞有屁用!如今營銷才重要!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為經典已經流行很久了。短平快思維下人們已無法容忍口碑相傳。 當下都市里活躍著一群專業的“營銷精英”,基本上給錢就干,攪盡腦汁挖空心思,以聲嘶力竭制造賣點為樂,甚至以惡俗為榮。曾經令人厭惡的嘩眾取寵在如今的廣告營銷上是堂而皇之了——這叫“創意”。
社會已進化到喜歡玩金融術的人遠遠多過喜歡喝酒的人了。好酒也許并未減少,只是不等酒客作出判斷,身邊已經充斥著各色王婆賣瓜式聲嘶力竭的吆喝。大多人已不相信默默釀酒可以維生,只相信極盡營銷才有生路。
商業社會,買賣你情我愿,互通有無,本無可厚非,加了個“營”字就壞了。營銷成了趨之若鶩的學問就更壞了。如今只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兜售,好像除了買賣人生找不到其它可干的了。多少人已忘記自己內心真正的摯愛(因為它不值錢)。
我是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善良的,無良的營銷并不是太多,但是它就像一鍋飯里的老鼠屎一樣,影響極大!多數做著營銷的同胞其實情非得已——我們靠這個吃飯哪!當類似的情非得已累積到了泛濫的程度,即是社會的悲哀! 廣告早已肆無忌憚!——營銷技術已經使太多的商品包裝到普通人無法辨別了!
廣告營銷的“廣撒網”策略幾乎用99.9%人的信息污染換取0.1%的潛在受眾。資本與貪欲的默契聯手營造了這個光怪陸離五彩斑闌的世界,使物質文明飛速進步,卻也常與自由和安寧背道而馳。
也許我偏見,覺得只要是涉及了利潤營銷的雙方,人常常就兩種姿態:扯高氣昂或低聲下氣,很難坦然,因為營銷世界里透明與真誠是不多的,偽飾只是程度的深淺。營銷下的環境無不是鼓噪,昏沉濁渾。營銷已經讓世界患了熱病,雖外面看過去都彬彬有禮,光彩照人。
按我的理解,眼下大多為促成買賣的營銷只能利用供求關系局部放大資本的利潤,不能創造人類的整體價值,因為營銷產生的購買基本屬于非必須的消費——只能給攀比和炫耀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它的價值并不如一個幼兒的涂鴉。人的真正所需必是在自己苦苦尋求下在某個僻靜角落的驀然發現,而不是在別人口沫橫飛后的怦然心動。可是在當下哪怕是衣足飯飽的成人世界里營銷買賣的重要性還是高過了一切。
當勞動產物到了需要去“營”銷的時候,煩惱就會接踵而來,當百姓的消費需要靠“刺激”“挖掘”,當多數的人不靠叫賣就難于維生,社會就難免浮躁。
文明進步若只顯示為資本的充盈是可悲的。當資本攻無不克的時候,也是道行墮落的開始。許多消費品在技術上突飛猛進的更新換代幾乎與環境的一地雞毛和人心的浮躁同步。蘋果從1S到7S體現在資本和貪欲的膨脹上遠大于體現在文明的進步、心靈的自由與安寧上。 類似這些為銷售利潤的生產其實已經脫離了勞動的本源,所產生的除自身必要的物品之外已經大量冗余為非必需品了。這些非必需品是人類攀比貪欲的源頭,只是我們已習以為常了罷。
讓世界戒掉營銷?——那就像癮君子戒毒癮一個樣……
? ? ? ? ? ? ?高世麟(2016.03)
補充說明:
?上面的文字,也許過于偏激,一棍子打倒了一大片(還好我不是公眾人物或網紅,要不就惹麻煩),做銷售的同胞大約要不服--“沒有我們銷售賺錢,你們吃什么?!”,轉念想在前面加個詞,比如在前面加個定語,改成”非正當營銷“、“惡性營銷”、“消極營銷”……可是我越是站遠一點看就越覺得“正當、良性、積極”的營銷微乎其微,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可商品社會能缺了營銷嗎?難道要回到農耕社會甚至茹毛飲血的時代?……面對這個問題,我深感慚愧!我自已不也直接或間接地做著營銷嗎?---愚笨如我輩無力解決這個問題!我僅僅是感到了不適,說出了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