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在世界文學史上,有三姐妹創造了一個奇跡,既成為眾人仰望的群星,又作為單獨的巨星而熠熠生輝。她們,就是勃朗特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她們分別寫出了傳世經典之作《簡·愛》、《呼嘯山莊》和《艾格妮絲·格雷》。
1?三姐妹驚艷世界文壇
夏洛蒂·勃朗特30歲寫《簡·愛》,講述了一個家庭女教師的愛情故事和自我覺醒歷程,問世百年來,成為感動全球億萬讀者的不朽名著。
艾米莉的《呼嘯山莊》講述的則是一個吉卜賽棄兒的愛情悲劇。它以主人公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展現出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成為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
同樣和姐姐勃朗特一樣講家庭教師的故事,最小的妹妹安妮創作的《艾格妮絲·格雷》卻是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盡了女主人公做家庭教師的辛酸感受,但最終對幸福的追求,還是讓她獲得了美好的愛情。這本小說被贊譽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完美的散文體小說”。
1847年,《簡·愛》、《呼嘯山莊》和《艾格妮絲·格雷》在英國先后出版。夏洛蒂31歲,艾米莉29歲,安妮27歲。
這樣的成就,不免使人好奇,是什么樣的家庭才能塑造出這樣出色的作家姐妹?又是什么樣的動力讓她們的創作能夠在那樣一個輕視女性的環境里,一步步走向成功?
作為一個碼字者,我深知創作的不易。她們是如何寫出這些不朽經典的?她們的青春歲月,又是如何度過的?
很幸運,我得到了一本《20歲的勃朗特姐妹:以父兄及神靈之名》,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解開這一謎題的線索:那就是,她們的父兄和牧師之家。
2?勃朗特姐妹的家庭教育
被奉為“文學史奇跡”的勃朗特姐妹,是被父母重點培養出來的嗎?
如果讓你穿越到18世紀的英國,成為一名英國國教的牧師,你的妻子過早離世,40歲的你不得不獨自撫養家中的6個孩子:1個兒子和5個女兒。而你的收入,只夠負擔起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用。你會選擇誰重點培養?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這個獨生兒子。是的,在世界文壇中被視為“奇跡”的勃朗特三姐妹,她們的父親——勃朗特牧師——就是這么決定的。
勃朗特牧師出生在一個愛爾蘭農民家庭,他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擺脫了社會地位,最終成為一名英國教區的副牧師。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霍沃思牧師公所。值得注意的是,在擔任圣職期間,勃朗特牧師還出版了一系列文學作品:兩本詩集和兩本小說。然而,妻子的早逝和家庭重擔讓他不得不放棄了文學,獻身教區和對孩子的教育。
在他的兩個大女兒先后染病過世后,他更是把厚望寄予了家中唯一的男孩勃蘭威爾。他每天早晨都給兒子上古代語言、歷史和文學課。在他眼中,兒子雖然體弱多病,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早慧的天賦注定了他要走上藝術家的道路。” 于是,他還從菲薄的收入中,支付不菲的費用給兒子請了繪畫老師。
可貴的是,勃朗特牧師對孩子的教育相當自由。他不限制他們的閱讀,而且堅持讓女兒們接受持續的教育。他在自己辦公室的藏書,孩子們可以自由抽取。他鼓勵四姐弟在兒童室里自由地玩,任意想象。正是在那里,四姐弟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他們把自己“當作歷史學家,在數十個本子上寫滿了歷史故事”。他們的餐廳里也擺滿了書和雜志,孩子們可以在用餐間隙和玩耍時,分享他們對于那些書的熱情。
喪妻的勃朗特牧師,要獻身教區,同時照顧這樣一個大家庭,顯然是吃力的。幸好,他得到了已故妻子姐姐勃蘭威爾姨媽和管家塔比的協助,讓他能夠得以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由地成長著,想象著,在故事中編織著他們各自的想象世界。
只是,遺憾的是,勃朗特牧師為貼補家用,不得不在三個姐妹先后成年后,放棄對他們的教育投資,轉而安排他們去做教師來補貼對兒子的支持。
然而,人生就是這么吊詭。勃朗特牧師重點培養的兒子,最終“屈服于父親的期望所帶來的沉重壓力,沒能實現自我,而他的三個姐妹并沒有收到這樣的要求”,反而自由地實現了她們的文學憧憬。
能說什么呢?或許,書中的這句話就是解答:
“藏在古老的霍沃思牧師公所墻壁后面的只有唯一的奧秘,這奧秘主宰這人類靈魂最高的成就——創作的天賦。”
那么,勃朗特姐妹又是怎樣在這樣的環境中,實現自己的文學爆發的呢?
3 給我自由的青春,還你綻放的天賦
如果你有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你會天天圍著她轉、在她周圍嘮叨各種“經驗”,還是讓她自由成長、耐心靜待花開?
你的選擇,我猜的話,多半在理智上會選擇后者,但實際行動上卻會選擇前者。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父母,都是以愛的名義,不自覺地把本該自己消化的焦慮,傳遞給孩子的。
如果你不出門,或許會心平氣和,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欣慰地看她每一天的一丁點兒進步。但一旦你聽了“鄰居孩子”的故事,你可能就開始心煩意亂,恨不能讓自家孩子坐上“火箭”,一晚上認100個字。
為了贏得“起跑線”,為了讓你有面子,為了實現你小時沒有實現的夢想,我們當今的孩子來說,承擔了太多無形的壓力。當這種心理壓力積聚起來,孩子會下意識地去保護自己——用逃避來抗壓。
就像是《20歲的勃朗特姐妹》中,勃朗特家那個唯一的寶貝男孩——勃蘭威爾。全家的希望、全家的資源、全家的關注都傾力在他身上了,而他,雖然小小年紀就展露出藝術才華,卻除了“在報紙上發表過的幾首詩和賣給個人的幾幅肖像畫之外”,整個藝術之路只有失敗。最終,因為酗酒和吸毒,31歲就早逝了。
相反,他的三位勃朗特姐妹,卻在自由創作中,成就了不朽的文學杰作,成了女性天才的象征。
三姐妹中的主心骨,無疑是年齡最大的夏洛蒂。這位《簡.愛》的作者,是兄弟姐妹中“敢想敢做的靈魂人物”。
她尊重父親的決定,19歲遠離家鄉當教師,和父親一起承擔起沉重的家庭重任。她深知父親對弟弟勃蘭威爾的厚望,盡管她厭惡離家做老師,但她毫無怨言,默默支持著弟弟,和弟弟一起編織著他們共同創作的想象王國。然而,最終她無法忍受弟弟軟弱的性格和酒癮毒癮的發作,放棄了對弟弟的期望。
在弟弟早逝后,她把期望轉向了兩個妹妹。是她的不懈努力,才讓三人合力出了一本詩集,并因此引發了她們后續的文學創作爆發。
艾米莉,《呼嘯山莊》的作者。從創作天賦來講,她是三姐妹中最為獨特和出眾的,也是最有個性的。
她厭惡教師的工作,從內心中依戀家鄉小鎮的“荒原"世界,寧愿在家中隱居。她是一個真性情的人。這從她對待哥哥勃蘭威爾上的情感上,就可見一斑。是她,一直支持著被放棄了期望的勃蘭威爾,直到他去世,而她自己,也在哥哥去世后幾個月離開了人世。
在她的作品中,她用自己敏感的筆觸,將“荒原”的神秘和內心的浪漫,用一種奇特的方式展現出來,震撼了世人。這種表達,來自在“荒原”中穿行的自由,來自天性的舒展。
安妮,這個三姐妹中的小妹妹,雖然名氣最小,但卻和姐姐夏洛蒂一樣具有犧牲意識。
19歲一到,她就不畏艱難地執意要去當教師,用來補貼家用。她寫的兩部小說《艾格妮絲.格雷》和《維爾德菲爾莊園的房客》,比起姐姐們作品的浪漫主義,更接近現實主義風格。
三姐妹不僅在童年時沒有得到過家庭的重點培養,而且年紀輕輕時就不得不做自己厭煩的工作來承擔家用。但她們可貴的是,能夠將他們在青春年華里所受的挫折和創傷,轉化成藝術表達。
是什么在起作用?
答案是:自由的教育。
她們的天賦是在自由的家庭氛圍中,得到綻放的。在支持父兄的人生路上,她們將自己的犧牲引向了有益的爆發。童年時的寫作游戲,在她們的青春歲月中,演化成一場三姐妹的寫作競爭,并在1845年到1846年開花結果,誕生了三部偉大的杰作。
是的,自由的教育,這才是天賦得以實現的沃土。
給我自由的青春,還你綻放的天賦。
這是《20歲的勃朗特姐妹》給我的最大啟發。
(本文結束)
今天的分享到此,希望對你有價值。和我一起讀書吧!我是杜豆豆,傾一生之力,讀萬卷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歡迎關注我。在浮躁的時代,安心讀書寫作,養育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