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我的讀者給我推薦了一部電影,《莫娣》(Maudie)
她在后臺留下這樣的話
昨天看了部電影《莫娣》,真是部美好的愛情片。
莫娣和他的丈夫廝守在方寸的小木屋里,一窗中四季輪換。莫娣畫下她眼中的一花一草一木。游魚、飛鳥、雪人、繁花、動物。
明天依然喜歡說反話的丈夫,小心翼翼抱著踮起腳尖,站在他雙腳上的莫娣輕舞。
寫的真好啊。
《莫娣》看完之后,讓人感動的同時又有一絲傷感徘徊不去。
對于平常已經(jīng)習慣小鮮肉,大明星的我們來說,大概很少有機會去觀賞這樣一部電影,講述的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加拿大最著名的民間藝術(shù)家莫娣的故事,一個患有關(guān)節(jié)炎,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女人的故事。
不知道什么時候,人們瘋狂愛上虛幻的世界和末日幻想,習慣沉醉于銀幕里復雜的情節(jié),炫目的特效,以為生活是無所不能和充滿科幻的英雄色彩,忘記了身邊最本真的溫柔和同情。
到底是什么把我拉回現(xiàn)實?又是什么讓我安安靜靜坐定兩個半小時,看著莫娣怎樣用畫筆裝點自己的人生?為什么簡簡單單的愛情,發(fā)生在破舊的木屋里的一切,會讓人動容?
答案也許是這樣兩個字:生活。
02
《莫娣》基于真實的故事改編,所以觀看時根本不像感受天外來物一般,仿佛欣賞著遙遠的神秘,而是覺得真實和靠近我們的生活,像是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
影片沒有太復雜的場景變換,只是一座小木屋,公路旁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手推車經(jīng)過的大草地。故事的發(fā)展并不依靠浮華的突如其來,而是隨著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逐步深入和逆轉(zhuǎn),慢慢感動你,直到某個時刻擊中你心。
我們總是喜歡沖突和反轉(zhuǎn),喜歡看兩個人從厭惡到相愛,從爭吵到撫慰,喜歡看著一棵在風中飄搖的草慢慢長大,變得嫩綠和茁壯。
影片里處處是這樣的情節(jié)。
所以當我們看到莫娣一開始只是一個應聘的女傭,被暴躁的男主角訓斥和怒罵,心底會生出同情和憐憫,當看著他們兩人同床共枕相擁而眠,嘴角也許泛起一抹淡然的微笑,而她坐在手推車里,他推著她走過雪地和草坪,兩人結(jié)婚那個瞬間,一切厭惡和不滿都會煙消云散。
我們也會喜歡上那個討人厭的男主角,那個永遠說著反話,卻一直不會把愛說出口的人。
我們在生命里也許遇見過幾個這樣的人,可能是牽著你手的男友,也可能是天天和你媽媽吵架斗嘴的父親,又或者是學生時代那個喜歡戲弄女孩子的男同學。
當看到影片里的男主角,我們會覺得親切和熟悉,懷念起身邊具有相同特質(zhì)的人,會心一笑,欣喜自己曾經(jīng)有過交集,看見他們過往的好,不論此刻是在一起還是匆匆擦肩。
而當他們兩個人并肩坐在秋千上,他第一次不說反話,告訴她我離不開你時,眼神里的柔情暴露無遺。
03
影片里還有一個最讓人動情的地方,是莫娣用畫找到一絲溫暖和光亮。
每個人似乎都有這樣的隱憂,不被別人理解,又渴望找到出口,要尋求一種方式向世界證明和安慰自己。
當莫娣從破爛的木箱里,翻出一罐被遺忘的顏料,用手指在墻上畫出第一抹綠色時,在熒幕另一端的我們竟然認為那是一種解脫。
在那一刻,我忽略了所有情節(jié)和沖突,忘記暴躁的男主角剛剛是如何動手打了莫娣,不去想突如其來的恐懼和未知的路途,只是想看她畫畫,怎樣畫出游魚和飛鳥,畫出色彩各異的鮮花,怎樣在難過時還能溫柔的看待這個世界。
她是天生就很奇怪的人,也是被拋棄的人,不過也像一個小女孩一樣喜歡漂亮的紅鞋子,會羞澀和靦腆,會因為被欣賞歡呼雀躍。
我還要告訴你,她點煙時候的樣子,美麗極了。
如果你問我,整部影片,最喜歡的一幕出現(xiàn)在哪里,我的答案會和那位讀者一樣。
莫娣踮著腳尖踩在他的腳上,兩人相擁在一起,輕輕起舞的畫面。
“明天的我還是會愛說反話。”
“我們就好像一雙落單的襪子”
“我是拉長的,變了形的那只,破洞的,執(zhí)拗又陰沉。”
“而我是樸素的白色棉襪”
“你會是寶藍色的,金絲雀黃色的”
那一幕會像所有的美好一樣,框在腦海和我的眼睛里。
也許一切都被框在畫里,但是莫娣手上,永遠有一只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