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90后大叔
最近和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妹妹聊天。
我說:“我有很多話想對你說,但是不知道從何說起。”
她回答說:“你說,我有時間。”
我說:“能否借你一生說話。”
而她歡喜的說:“大叔你都是這么撩人的嗎?”
“后來我們什么都有了,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去套路別人”。
好像沒有呀,我完全就是用簡單的方式去配合你的演出,只是這一張“門票”有點難得到,所以我用了很長的時間去獲取。
一張關于如何進入你心里面的門票。
?
當我準備要碼字打開微信公眾號,后臺有位小姐姐給我留言:“我和他是在去年8月17號認識的,今年3月8日我們就再也沒有見過對方。可我們都還用著情侶頭像,我在各種社交軟件發表動態,我很想他,以至于很喪,我真的很想他。”
那我是不是認為,我以為從陌生人到情人,能用一生陪我聊天的人是你,殊不知我還是太天真。
還是不能借你一生說話。
這讓我想起大智寫給小雨的那一封情書。
他說,小雨,我不知道往后還會不會繼續這樣喜歡你,愛你。也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走著走著就散了。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
遇見你之后,我從未羨慕過別人。
……
全文太長,我把重要的點出來,大概意思就是:余生很長,我希望陪我走的那個人還是你。
?
借用大智這個大老爺的話,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我們這一代人,越來越不敢真真正正的闖蕩,尤其是愛情。
你不在會逢人就掏自己的心,開始計較起付出和回報是不是成正比,開始在意那個人值不值得。
在很多人眼里,你變得很成熟也很自私。
好消息是你懂得如何去愛自己,壞消息是你很難再去愛別人。
就好比說,我現在還是熬夜聊天,只是那個聊天的人不再是你了,而是那個讓我覺得有可能的人。
我好像也發現了,好像年齡越大,越難在遇見有好感的人的時候,就一股腦的掏出自己的心付出自己的一腔熱血了。
或許,
我們都在等。
等一個可能不會出現的人;等一個其實已經出現了,卻不敢觸碰的人;等一個起風了,給自己披衣服的人;等一個
“你好,能借一生說話的人”
?
最近讓我想起了一部劇《無心法師》從遇見你開始,就知道我的世界不屬于我了,而是我們。
“喂!你干嘛對我那么好?”
“因為我愛你。”
“不是說兩情相悅才叫愛嗎?”
“兩情相悅是叫愛,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兩情相悅的人,大多都是像我這樣的。”
“可是我不愛你。”
“沒關系,對于我來說,愛就愛了,誰還在乎有沒有回報呢?”
你是否也會偶爾的回想自己也曾如此,包括現在。我們不可能像張顯宗一樣,誓死守護著岳綺羅,但是我們會用時間證明,有些事情錯過就是錯過,不合適的始終還是不適合,再多的掙扎只會讓自己變得廉價。
但我們也深知,這個世界上真的并沒有那么多兩情相悅,更多的是死纏爛打最后真的感動到了另一個人,到最后互相的取舍走在了一起。
在缺點面前,每個人都是一個“病源體”。0.5加0.5才是最好的融合,并不是1加1。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需要彼此拋棄一半的小毛病,才能成就最好的一個整體。
而這個就是愿意為你拋棄另一半毛病的那個人,也是愿意用一生陪你說話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