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寫雞湯文。
閑來無事,今天來給大家燉一鍋。
1
上個禮拜五我在地鐵上,看見微信有人添加好友,頭像是一個起碼50歲的中老年男子,他的好友申請理由是:西瓜老師,我想請教VS手繪的使用問題。
我不信這是一個50多歲伯伯的微信,畢竟他說他要請教的是手繪軟件的問題。我甚至跟我自己說,這要是照片本人,中午外賣我就只叫一份白米飯。
同意好友申請以后,我立刻點開了他的朋友圈,滿滿都是微課的報名鏈接,當然還有很多我爸媽愛轉的那種文章:癌癥的起因已被查出,一定要告知家人;5塊錢,治好你的脊椎病,太絕了;你的錢永遠是兒女的,不信你看……
然后我自信的猜測頂多是我爸爸的年紀,不過長得顯老了些。在會話客套三個回合之后,我假裝不經意的問了一下年齡。然后,反轉的劇情給了我一記響亮到懵逼的耳光。
這是一位62歲的老伯伯。
再然后那天午飯我叫了酸菜魚套餐還外加了一個雞腿。我從來不和自己較真。你們知道的。
2
老伯伯說話相當客氣,一直稱呼我為唐老師,并一直堅持用“您”和我交流。我真的很惶恐,于是一直說不用這么客氣,叫我小唐就好,在62歲的老者面前,我連西瓜俠都不敢自詡,怕他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自稱什么玩意兒。
我爺爺常說:你吃的這20幾年的飯,在老一輩面前算什么。
所以我對長輩一直有種莫名的敬畏感,特別是來問我關于如何制作手繪的長輩。他問的問題是我在進階課程里講的推拉效果。嗯,不是下載問題,也不是安裝問題,是進階操作問題。
我一直沒有問他是怎么安裝好軟件的,也沒有問他是怎么學會VS基本操作的,我覺得這是對每一個聽課的人最基本的尊重,因為你問了,就是對他能力的懷疑,哪怕他年過半百。
我很謹慎并且力求通俗的跟他解釋如何解決他遇到的操作問題,我連發了六七句,依舊覺得自己解釋的不夠通透。我很害怕由于我解釋的不到位,而讓手機另一端的老伯伯產生挫敗感。
現在想來,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我,內心深處對這位“上了年紀”的人的學習、理解乃至承受能力,都抱著極大的懷疑。我雖然力圖不表現出來,但我的內心就是在不尊重他。
直到我到了公司,他發了兩個抱拳給我,說:感謝唐老師,我已經明白錯誤在哪里了。我表示不信,但我依舊發了兩朵玫瑰花過去,我個人認為這是他們這個年齡能接受的表情。然后他回了一個微笑給我。我的當即反應是,excuse me?他為什么呵呵我。
后來我猜這應該是我玩微信至今收到過的最單純的微笑表情。
為了表示我的友好,我發了前段時間推的那篇VS全部操作的中文解釋。
我斷定他看不懂VS里的英文,想說給這個鏈接給他,對他以后的操作肯定大有幫助。但是他的回復讓我開始對這位老者刮目相看。
他說:萬分感謝,您的這一篇注釋,我已經看了不下于10遍,基本的我都能記住了,我還用小本子抄寫了下來,非常受用,我沒學過英語,但好在識字 /微笑/ 。
我說:十分敬佩您,要向您學習 /玫瑰/。
他回:說笑了,是我該向您學習 /抱拳/。
我說:看您朋友圈很多聽課鏈接,您都聽么?
他回:都聽,你們都很厲害,我學會了很多。
我一點都不懷疑他的話,一堂手繪課他已經能研究到推拉效果那一步,我憑什么懷疑他不會去聽如何練好英語口語,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呢?
我又憑什么懷疑62歲的人就一定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喪失了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呢?
3
后來我和這位老伯伯聊了很多,但我始終沒有問他年輕時候是做什么的,人民教師,工廠技工,務農者或者是生意人……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現在的他已經足已令我欽佩,他保持學習的態度讓我自愧不如。
他說學這些并沒有什么直接目的,只是想學而已,他感嘆現在的工具真好,高科技真好,手機真好,微信真好,只是他老了,要戴眼睛才能看清文章里的字;他家的舊電腦有時候開機自動更新了他就以為壞了要拿去修;他說他天天捧著手機,家里人都說他跟孩子一樣玩手機有癮呢……
他說:我們那時候,哪里有這些有意思的東西,你們這代人真是好。
這句話,我一點都不陌生。
因為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愛說這么說。
我爺爺說:我們那時候,家里窮上不起學,你有學上還逃課;
我奶奶說:我們那時候,樹皮都是好東西,你有饅頭還不吃;
我爸爸說:我們那時候,要玩的都自己做,你現在玩的都要花錢;
我媽媽說:我們那時候,穿哥哥剩的都高興,你有新衣服還不穿。
我總是說,時代不同了,你們不能用你們的年代來束縛我呀。現在可是嶄新的21世紀,我可是這個時代孕育出的最嶄新的人類。
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手機,給了我們電腦,給了我們互聯網。我們學會了登QQ,學會了聊微信,學會了刷微博,學會了用淘寶。
但是我們沒有學會的是什么。
是對未知保持一份好奇心和一份學習的熱情。
是那位62歲老者所擁有的好奇心和熱情。
4
我常會收到粉絲私信,很大一部分的人會說:
西瓜俠,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西瓜俠,我覺得我什么都學不會。
我一般都會故作幽默的說:“好在你關注了我的公眾號,這說明一切還不算太糟。”
其實,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能是你缺乏好奇心;你什么都學不會,也許只是你沒有保持學習的熱情。
你什么都懶得去接觸,更別提深入的學習和掌握了。你什么都不接觸,你怎么會知道自己擅長什么,怎么會知道自己興趣所在,又怎么會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人最可怕的根本不是不努力,而是喪失了對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好奇心。
如果你恰好有好奇心,什么都想學,可是你總覺得自己什么都學不會,你開始懷疑自己。其實根本不是你不夠聰穎,而是你什么都是三分鐘熱度,根本不能靜下心來沉淀自己,好好學習一門技能。
說了這么多,看起來我好像又有好奇心又努力的樣子。其實我也是生活的失敗者。我從來不是個努力的女孩,那句超流行的話怎么說來著: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很多人會跟我說:
粉絲A
你有工作,還做公眾號,真厲害;
粉絲B
你一定很努力吧,我要向你學習;
粉絲C
羨慕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每天9點上班,還時不時遲個到;
我努力的想改掉拖延癥,卻毫無起色;
我不安于現狀,卻又不敢挑戰所謂的安定;
要是今天上了班,發了推文,還做了飯,那我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多挪一步我都覺得寶寶不好了,需要整個世界的夸贊和關愛。然而,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人。
可我們總是用”命好“”運氣好“來膚淺的定義那些優秀的人。
誠然,我從來不認為世界上有絕對的公平,但是人與人的區別,往往是有的人為了公平的機會去努力,而有的人只是在抱怨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我們都具備尋找優越感的能力。我們習慣并樂于把不如自己的人和自己做對比,以此來自我寬慰:我今天只背了10個單詞,可總比那些壓根沒背的人好吧;我期末考才剛及格,可我總比那些掛科的人好吧;我一個月工資才2000塊,可我總比那些沒有工作的人好吧……
而當你沉溺在自我麻痹中的同時,一位62歲的老伯伯卻在學習使用電腦,使用互聯網,學習利用微信來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這個大大的嘲諷技能還不能使你從混沌的日子里清醒一些么?
真的,結識那位老伯伯是我上禮拜最幸運的事,沒有之一。他之于我,是一雙穩住了我的雙手,讓我反思,讓我沉淀。希望我的文字也能讓你在這浮躁的時代里沉淀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