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含話題:請珍惜你擁有的生命
當人擁有健康的時候,都是那么的不以為然。今天傳來一個噩耗,閨蜜檢查出得了乳腺癌,我的內心無比的痛苦,讓我變得慌張起來,我想幫她卻無從下手,盡管她聽起來很坦然很淡定的接受了這一現實,但是聽得出她的哭腔,完全能聽出她是剛剛哭過,
閨蜜:(她堅強的告訴我)沒事沒事,有病就治唄,這個病不嚴重,然后就一聲嘆息聲。
我:大夫怎么說?
閨蜜:大夫確診了,讓做手術,清明節放假回來做手術,
我:嗯,如果需要做手術,我陪你。
閨蜜:你不要來,我不希望我得丑樣子讓你看到。
我:傻瓜,你在我心里永遠最美,你手術的時候我陪你,我有經驗。
簡短的對話,聽上去已不是我那個熱情似火的閨蜜,她依然在堅持著問我的近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最后還告訴我:什么都不重要,現在想到的只有家人。
人只有在面臨自己與死亡抗爭的時候才會懂得的那種恐懼。
去年我在母親身上見過這種堅強,母親是如何避而不談,在我面前是如何的樂觀,而我又是告訴她沒關系,現在這個病不嚴重,我們都在彼此用心坷護著對方,都在給對方打氣,家人的鼓勵和關愛是何等的重要。但是誰又認真思考過死亡這件事,本以為死亡這件事離我們很遠,卻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只有接受,并與之抗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開開心心過好今天。? ? 健康是需要經營的,西醫化療 + 運動 + 睡眠 + 飲食多方面等多方面聯系起來共同努力。
1、死亡是一門必修課:死是每個生命體的必經階段,我們只有坦然自若地面對死,才有可能讓生變得更富有價值和意義。死亡是需要學習的;或者說面對死亡,看待死亡的態度,是需要習得的。
2、死亡這件事,不僅與你自己有關:當我們年老,當我們的死亡,變得似乎可以被預見,這個階段是否從容地死,如何去死,是拼命和最后的病魔去對抗還是選擇讓最后階段的生命已經不僅僅是關乎到你自己。更關系到你的親人,子女,朋友。
3、絕癥來臨,是對病魔負隅頑抗還是不放棄原有的優雅:在絕癥面前,想清楚是犧牲掉之前一切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去利用所謂的現代醫學科技,對抗絕癥,爭取那一點點看似渺茫的生存時間;還是讓自己一切如舊,不放棄尊嚴,不舍棄基本的生存需求,不放棄味覺,帶著對世界所有美好和幸福的眷戀,去讓每一天都好像是最后一天。
患上癌癥之后有什么抗癌妙招可以讓我們活得更久,甚至是康復呢?一起去看看李開復的抗癌。
復旦大學一位罹患乳腺癌的教師于娟,自知時日不多,忍著病痛,像寫論文一樣,仔細分析自己為什么會得癌癥。她寫道:“我在癌癥里,整整掙扎了一年,人間極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經摧殘到無可摧殘。”她在自身遭受病痛折磨時,還能想到“哪怕是我最為憎恨討厭的人”,都要幫他們免受相同的痛苦,令我很敬佩。可惜于娟最終還是離世而去,留下了《為啥是我得癌癥》一文,發人深思。當時我在微博上轉貼并回應了這篇文章:“很多時候,我們不在乎、不珍惜我們的身體,只在病痛上門時怨恨痛苦。”
就像大部分的病友一樣,在發現自己罹癌之后,我急切地想了解癌癥是怎么發生的,身體到底需要什么,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一路上我看了很多書籍,也接觸了不少名醫,接受了不少朋友的建議,分享我的幾個心得,我自己是這么做的。精彩閱讀:李開復抗癌食譜大公開
一、首先,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大病之后,為了補償身體的虧損,我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許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對預防或限制腫瘤生長有廣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每天晚上十點以后,理想睡眠長度是七小時到八小時。
幫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異,和身體的抵抗力相關。分享幾個對我有益的助眠方法,臺灣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陳建銘在《給工作忙碌者的睡眠建議》一文中分析了七種形成睡眠規律的辦法:
七種形成睡眠規律的辦法:
(1)維持生物鐘,固定作息時間。
(2)規律運動。
(3)睡前降低亮度,起床后照射日光。
(4)睡前六小時勿飲用咖啡等刺激性飲品。
(5)不以酒助眠。
(6)謹慎使用安眠藥。
(7)每晚維持舒適的睡眠情境。
現在,我十點上床就寢,最遲不會超過十一點,經常睡到自然醒,大約五點半到六點半起床,中午再舒服地睡上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午覺。這樣就可以維持一整天精神飽滿、頭腦清醒。以前我認為睡眠不必定量,有些人只需要五個小時,有些人需要七到九個小時,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人的感覺是很精細的,幾個小時確實不是最重要的,你應該問問自己的身體:現在累不累,人還很疲勞嗎?起床眼睛看東西清不清楚,是不是要靠咖啡才能提神?
回答完上述問題,你的睡眠是否充足,自己心里肯定是明白的。
五個優質睡眠訣竅:
(1)睡前不要安排費時費力的工作。
(2)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記錄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4)不要因為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放松最好。
(5)睡眠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