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TED視頻,了解到一個新詞:“大腦獎勵機制(Reward Mechanism)”
搜了一下,非常有意思: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素”(Happiness Hormone),其中的杰出代表有“四大金剛”:產生快感的“多巴胺”[2],帶來激情的“去甲腎上腺素”[3],負責取樂和鎮痛的“內啡肽”[4],還有協助我們戰勝困難的“催產素”[5]。
通常情況下,快樂素的釋放水平很低,維持我們心情平靜。只有當我們完成了預設目標,作為獎勵,大腦才會增加快樂素的分泌,讓人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
(這和游戲里面的完成任務,領取獎勵的機制是多么的類似啊。)
所以,想獲得獎勵,你首先要有預設目標,沒有預設目標,即使你做了,你也沒有什么感覺,所以,每天重溫目標,重新設定每天的小目標非常關鍵。
然后選擇一個小目標,限制好時間,去專注完成,當任務完成的時候,大腦就會給我們獎賞,你就可以去領取獎品了。完成的感覺本來就是最好的獎賞了,其實反倒而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質獎勵。
如何設計一個機制,讓自己每天能完成任務,而又能上癮呢?
香煙、毒品、游戲、網絡、網絡色情,它們讓人欲罷不能的機制也同酒精相似,都是通過促進快樂素的大量釋放來讓人感到愉悅,但也讓身體再也不能從正常生活中獲得同樣水平的快樂素,從而感到空虛、失落,甚至出現頭痛、腹瀉、痙攣、驚厥等身體上的不適,“癮”就形成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會上癮的原因,我們可以對游戲上癮,但卻很難對創業、讀書、學習上癮,這個需要調整好獎勵機制,只要調整好獎勵機制,就會觸發我們更加投入其中。
或許學霸就是對學習上癮的人。學習能帶給他們快樂,就像讀書本身也是快樂的。
回想起中學時候讀書,好像還真是這樣,辛辛苦苦解答出一道題后非常有成就感。大腦就會獎勵自己。所以設定目標,并專注解決,就能獲得獎賞。
換而言之,任何你要完成的大目標,都可以分解成小目標,(這是最合適的路徑嗎?有的時候可能找不到升級的好動作,所以還是要多嘗試,才能發現升級路徑)然后專注去完成每一個小目標,10~20分鐘完成一個,然后慢慢延長時間,提高技巧。也就能挑戰更難的目標了,和玩游戲真的是太像了。
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大游戲,有的人不斷磨練技巧升級,有的人一直都呆在同一個等級。因為升級就意味著要跨出舒適區,要挑戰自己。大部分人覺得挑戰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大腦的印象導致他們高估了困難,更加不愿意去行動。而擅長挑戰的人,知道如何去分解目標,從小目標開始鍛煉自己,然后逐步升級去挑戰大目標。這樣利用了大腦獎賞機制,一路都能收到大腦的獎賞,一路會非常happy。
同樣,如果思考為什么挑戰會失敗,還是因為開始實力不夠,就像一個新手去做烏鴉式,肯定做不了,但是慢慢加強肩膀肌肉,一個月就可以做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多次嘗試就會成功的原因。每一次嘗試你都在改進自己的方案,你的大腦也在學習,也在變得更強,所以實力提升,能夠達成目標。
當然,實現的方法還是很重要的,看這個過程是不是一直在升級,難度是不是只比原來大一點點,而不是大很多。聰明的人不會去挑戰和自己實力差距太大的項目。只會積累自己的實力,等有實力了再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