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璱(簡書首發)
趁著九月完結的最后一天,做了這篇讀書整理,惟愿眾親都能在即將到來的十月安好,圓滿過完2018余下不多的三個月,珍惜時光,不負自己。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張小姐離婚事件讓廣大吃瓜群眾操碎了心,一個個整得就跟資深娛記似的,各種言論漫天飛,站隊的、互懟的,至于惡女、悍婦、新時代女性、御姐范、作、家暴、渣男……總之花樣百出,說啥的都有。至于前段時間人設崩塌的娛樂圈中年大叔,雖然深陷出軌風波,被人罵得狗血淋頭,但由于張小姐離婚案的出現,誰也顧不上再去多管那個隨時都會涼的舊聞。
評論任何人,本宮都沒有資格,倒是聯想到最近在看的《人類簡史》,瞬間覺得尤瓦爾·赫拉利這個歷史學家不要太新銳。坦白來說,人在地球上從來都不是唯一,除開最終存活下來的智人以外,曾經也存在過其他人類。然而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沒真正搞清楚,究竟是出于何種原因,其他人類統統都消失了,留給我們的只有一些猜想而已,比如DNA融合、種族屠殺等等,總之不明覺厲。
不管當初發生了什么,智人這個并不算太特別的動物,最終取得了全盤的勝利。從萌生善惡的認知革命到史上最大騙局的農業革命,再到科學革命,智人雖然在不斷演化,但故事亙古不變。不得不說,只要智人還在地球上存活,故事就會被一直延續下去,仿佛無故事,不生活。
講到故事生活,如果說當年智人的狀態是出門靠走、遇事靠吼,那我們今天這種信息井噴的時代隨時都可以把一個素不相干的人置身于波濤洶涌的信息浪潮中,使之死得慘烈又悲壯。
每個人受控于紛雜的故事無法出離,過多的公眾號推文讓人眼花繚亂,顧及不暇。這種自找的紛擾讓我們無比羨慕鄰國日本已然過上了斷舍離的生活,卻忽略了人類難以擺脫的社交魔咒——150定律。
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鄧巴數字”,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
150定律,這是人類智力范圍內所允許的社交人數上限。智人想要突破150人的部落規模,締造更為強大的組織團體,就必須會講故事,否則到頭來被滅絕的只能是自己。所以,從人類演化的歷史角度看來,八卦并不是長舌婦、七大姑八大姨的專利,確切說,虛構故事才是智人能夠從人類分支中脫穎而出的決勝法寶。
根據150定律,經常聯系、關系穩定的密友只有7個人,就算女人天生喜歡交際,結果依舊如此,寥寥無幾。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拓展人際圈其實并不難,但最終必然還是會走向有效穩固的小圈子,畢竟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不信的話,去看下自己最近的微信聊天記錄。
就拿本宮自己來說,迄今為止的微信好友是206位,除開正常的工作需求、群溝通、朋友圈點贊評論,以本周為例,直接聯系的朋友只有4人,你沒看錯,是4人!是不是覺得相當難以置信,然而事實就是如此。關注的公眾號刪了又刪,含自己創建的在內,常用的依舊還是有13個之多。
千萬別以為人際交往花得最多的是錢,其實真正最大的隱形成本恰恰是不可逆轉的時間。如果不同頻,誰愿意沒事叨叨又叨叨?別人怎樣活,我是不知道,最起碼本宮是絕不會跟精神世界相卻甚遠的人瞎白活,浪費生命的事盡量少做為妙,畢竟我還打算多活幾年,世界那么大,有必要去看看。
記得《歡樂頌》曲妖精她爸說:“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人活著終究須要拎得清,什么閑事都想管,什么悶氣都要生,什么朋友都想交,不把自己給活活累死,也會把自己給活活氣死。從人類簡史到150定律,每個人的生活較冰冷數字平添了許多溫情,故事使彼此凝聚,愛使我們愿意選擇相信這是一生的決定,無論愛情、親情、友情,世間各種情感都圍繞人類共同的諸多定律展開。不管你是否相信,它們都一直存在,如影隨形,至死方休。
于己看來,心靈須要凈化,人際圈、社交輿論亦復如是。別沒事就跑去吃瓜,心里的鈍感多少還是要有的,否則明天又有誰家暴了、離婚了、出軌了、腐敗了,講真,你的有限精力全都花在這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上,能有多大益處,無需多言。
本宮要講的,差不多也叨叨完了,閑來無事最好的消遣還是多看書吧!三日不讀書,真心是面目可憎!哪怕只是看下漫畫,諸如哆啦A夢、蔡志忠國學系列,也比關注那些有的沒的趣味多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不喜歡這種觀點,本宮也沒辦法,絲毫不妨礙我繼續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喜歡的,感謝捧場;不喜歡的,還望未來堅定所選。余生道阻且長,若能有緣同頻,一路同行,請允許我道一聲,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