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峰日志,真名叫李軍峰,老家是安徽太和縣農村,目前在外打工。他說,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我們選擇成為什么樣的人。每天用文字把自己的生活書寫出來,今天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
日志是一種修煉,軍峰日志把簡書當作修煉地,當勞累一天后,夜里挑燈夜戰寫作,這樣在不長的時間里寫出了十余萬字。因為我和他一樣是從田野里走出來的農民,所以讀他寫兒時的故事感覺非常親切。
比如《土坯房屋的教室》:
那兩間土坯房有兩扇木門,一個木條制作的窗臺。墻根離地一米高是用青磚壘砌,青磚向上是泥巴制成的坯塊壘砌的,兩邊山墻中間夾著房梁,由數十根凌條牢固地鏈接在一起。從屋脊凌條上面順著向下平鋪著高粱桿,最上面是小麥秸稈從屋脊向下有序地平鋪著,屋脊上脊瓦從房屋一頭一個接著一個地連接到房屋另一頭。房屋兩個山墻頂部是由青瓦順著屋脊連接到兩邊屋檐;這樣的土坯房屋冬暖夏涼。
比如《我與姐姐拾麥穗》:
姐姐走在前面,頭上帶著草帽,左手提著糞箕子,看到有麥穗的地方就大步走過去,彎著腰伸出右手,把麥穗拾起來放進糞箕里。然后不停地到處尋找地里的麥穗,看著姐姐忙碌的身影,我開始專心地拾麥穗。時間過得很快快,太陽從天邊的最東面出來了。我走在麥茬上,腳踩著麥茬地,發出呼啦!呼啦的聲響。這時我潮濕的布鞋也干了,麻雀落在麥茬地里尋找著小麥吃,有一種鳥在空中飛行大聲喊叫著“小麥苞谷”。軍峰日志不僅寫童年往事,還寫讀書,還寫到山區李彥國老師。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李彥國老師生日的,2019年3月25日他寫了一篇《李彥國老師生日快樂》,可把李彥國老師激動得一時無話,留下幾個字:“感動,我先轉(朋友圈)。”
那天,我在談寫作丨紙上電臺分享寫作后,軍峰日志當即寫了一篇《蔣坤元寫作與創業的勵志講解》,他這種雷厲風行的寫作態度也是讓我深為感動的!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做最苦活的農民工,只要拿起筆寫作,也總是有所收獲的,事實上,你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而寫作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再說一遍:日志是一種修煉!
[特別推薦理由]
軍峰日志語:目前,我坐標寧波,希望結交志同道合的你成為朋友,我用真誠對待每一位朋友,如果你也是用真誠對待友誼,那我們即將成為默契的知己。《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