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遲到的暑期培訓,終于在精彩的講座中圓滿結束。又一次聆聽了王穎卿校長關于閱讀主題的講座。這是她第二次坐在青苗階梯教室的講臺給大家講“閱讀”,有幸的是這兩次我都在臺下,我淋漓盡致地感受到她口中“閱讀”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在她身上領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 ? 王校長言談舉止溫潤如玉,句句沁人心脾。
一、我配得上這樣美好的時代嗎?
? ? 從未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可謂直擊靈魂。這個時代無疑是最美好的,身為女性不得不為能到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而感到幸運和驕傲。我們可以盡情地釋放和展現自己,可以平等地對話和競爭,可以擁有自己的舞臺,可以掌控自己的一切合法權益。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我們有何理由不去接受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有何理由不去感恩和回報,把這個時代建設地更美好?沒有!
二、閱讀的路上沒有捷徑
? ? 人們總想走捷徑,可往往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承認的事實是:所謂捷徑其實就是最短的路,是走不遠的!在生活里、在工作上、在教育中……我們有太多時候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著怎么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甚至偶爾做著一勞永逸的美夢。可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靜待花開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閱讀跟教書育人一樣,它是一點一點積累的過程,它是日復一日潛移默化的沉淀。
三、小學教育是做“根”的事業
? ? 教育,它更像是農業,播種、生根、發芽、開枝、散葉、開花、結果……它遵循著萬物生長的規律。而我們小學教育應該是播種后,用心、用情、用時間和精力,努力地去做“根”的教育,而不是急功近利去催促孩子們開花結果。根扎得牢,扎得深,還怕不開花結果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功臣不必在我。我們的孩子們不必在小學就繁花似錦、碩果累累,他們只需要深深地向下扎根來。我們老師不遺余力要做的是幫助他們為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閱讀的四重境界,你在何處
? “人造之美、真相之痛、燦爛之光、天地之境”閱讀的這四種境界,你在哪里?王校長的問題,拷問著我的靈魂。我想我正處在“人造之美”和“真相之痛”的夾縫里,時而自欺欺人,時而痛定思痛。我有太多時候都沉浸于被描繪好的虛幻的美好里,當見識過生活中某些真相后,不禁驚愕、失望、不解、痛苦。如今我明白了,果真還是書得太少了!不悲嘆,不怨恨,接納真相而不拘泥于真相,沖出黑暗、打破枷鎖、向上生長,就能看到希望和更美好的燦爛之光。
五、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由
? ? 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應該是享受的過程,是自然而然隨心發生的,而非苦苦堅持的修行。如果在閱讀中感受不到快樂和滿足,那么請放下書本吧。當你真正愛上一本書,那么它便是屬于你的緣分。你們彼此擁有,彼此救贖,彼此相存共生,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發生,不需要任何東西支撐。
六、兩只腳走路,才能走得遠
? ? 閱讀是一只腳,寫作是另一只腳。只閱讀不寫作猶如單腳走路,一只腳固然可以前行,但是難免磕磕絆絆容易摔倒,走不好,走不快也走不遠。一本書就是一個作家的世界一角,字里行間投射的是作者的思想、態度、閱歷和三觀。那么身為讀者的我們呢?在別人的世界里酣暢淋漓,思考著,感悟著,收獲著。那么,不妨把這些記錄下來裝點我們自己的世界。在閱讀的路上,悄悄地長出另一條腿,讓自己可以在人生路上邁出自信的腳步,步步蓮花。
七、只有批判沒有建設是無用的
? ? 我們往往都喜歡聽話的人,往往我們本身就是很聽話的人。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回家聽媽媽的話,走上工作崗位聽領導的話。反過來,我也同樣要求或期待著學生、孩子、下屬能聽從我們的話。“聽話”真的好事嗎?或許這是中國人劣根性最顯性的體現。我們太缺乏評判的勇氣了,我們害怕說了“不”之后,變成大家眼里的另類和被對立的一方。于是,順從聽話比批判安全多了!還有一群人,擁有著難能可貴的批判精神,他們看很多人和事都不順眼,他們有勇氣大聲說出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可是?沒有行動加以佐證的批判難道不是單純的抱怨和發牢騷嗎?除了擾亂軍心和破壞團結合作,順便讓自己消極頹廢外,這種批判似乎毫無意義。所以,如果看不慣就先請做好改變點什么的準備吧,向內或是向外。
? ? ? 閱讀、學習、思考、收獲、堅持……所有的“美好”將與它們,與你,與我,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