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快到夏天了才突然想起來要減肥,然后辦健身卡、找私教、參加跑團,往往堅持幾天之后就不再去了,理由是:我沒時間去鍛煉!
你也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我跟大家分享一個身邊的故事:
小雨是個“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其實看上去已經很苗條了,但她自己還是對體重不滿意,決定減肥,于是她查找了很多資料、聽了很多減肥成功者的建議之后,決定每天早起跑步,開始的7天堅持的不錯,每天早晨6:30起床在小區里跑3公里,然后洗澡上班,但第8天實在不想起床,就沒有跑步,然后……就一直沒有跑了,給自己的理由是早晨時間太緊張。
故事聽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這個過程很熟悉?這故事還有下半段:
小雨后來調整了自己的計劃:每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在公司樓下的健身房練瑜伽,然后……就堅持了一年,體重減了10斤。
問題是:從開始的沒時間到后面的有時間,她做對了什么?我覺得有3點:
1、積極的面對失敗
小雨在第一次減肥計劃失敗的時候并沒有放棄,也沒有重復老路繼續跑步,而是積極的面對這次失敗,她告訴我說當時她是這么想的:
- “可能這辦法不適合我,那我怎么才能堅持鍛煉呢?”
- 回顧了一下整個過程,感覺下哪里不對勁?
- 發現跑步這件事自己根本不喜歡,而且晚上睡得晚,早晨也不想起床
- 那能不能換個方式和時間段減肥?
順著這個思路她決定試試:“中午在公司樓下健身房練習瑜伽”,瑜伽是她喜歡的(她比較喜歡安靜),而且中午公司有午休時間。
回過頭來,如果她當時是這么面對失敗的,那結果又會是什么呢? - “又失敗了,我就是個沒毅力的人”
- “其實我也不算很胖嘛”
- “喜歡我的人不會因為我多幾斤肉就不喜歡我,愛誰誰吧!”
- “減肥的事情下次再說吧!”
面對失敗的方式不同,結果完全不一樣。
2、用適合自己的方式
第二次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選擇用瑜伽減肥,而不是跑步,因為小雨本身很文靜,也有點內向,早晨在小區里跑一圈又一圈看到好多人注視的目光,總有點不舒服,你可以說這是內心不夠強大,但的確是她真實的感受。
這里的重點在于:她在用大多數人的方法減肥,而自己又是那么特別,這讓我想起小馬過河的故事,別人能輕松趟過去的河并不一定自己就能那么輕松,或許自己需要劃船過去,只有自己去試試,才能知道適合不適合,然后再找出自己的方法,
3、與自己的節奏結合
這個節奏是指自己身體的節奏,小雨的生活很規律,所以身體的節奏是“勞逸結合”:
休息(早晨睡覺)
工作(早晨上班)
午休(中午休息)
工作(下午上班包括加班)
休息(晚上睡覺)
但之前跑步的計劃就打破了這樣的節奏,變成了
>工作(早晨跑步很劇烈,又不喜歡,對她來說就像工作)
>工作(早晨上班)
午休(中午休息)
工作(下午上班包括加班)
休息(晚上睡覺)
這樣的話節奏就被打亂了,而練習瑜伽這種放松的運動可以當做休息,所以身體的節奏并沒有被打亂,只不過改變了休息的方式。
結語:
你有沒有發現:小雨減肥計劃成功,但我卻沒有寫任何的時間管理技巧?
中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從內心的意愿,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到與自己節奏的結合,這條線理順了,通了,然后才是各種技巧,這條線不通,技巧多了也沒用,但我觀察很多人都喜歡向外要方法,而不是向內做梳理,這或許是總沒時間減肥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