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認識問題,要從應用科學走向基礎科學
前面說了,一切學科都是歷史學,所以我們討論企業戰略,我們回顧了先賢大德在這方面的耕耘成果——十大戰略學派,從中去尋找營養。
這十大戰略學派,明茨伯格說,都是盲人摸象,都不能做到體系完備,全局在握。于是,我們跳出企業之外去看企業,看企業得以成立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原理。提出了企業戰略三位一體、五個市場和價值之輪三個模型。
美國制度經濟學鼻祖凡勃侖寫了一本《企業論》,他說:“就現代任何人類權力的限度而言,大企業家是控制著社會賴以生存的命脈的。因此,文明人類的長遠利益是集中在大企業家和他的財富上的。”
我想,這是基于企業的社會分工本質,從分工走向不同程度的壟斷;還有企業的創新本能,由創新保持先進,這就控制了社會的命脈和代表了文明人類的長遠利益。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更要求我們戒慎恐懼,如履薄冰。
53、征服欲和使命感,止于至善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掌握了越來越大的權力。說新聞記者是無冕之皇,我想,企業家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皇吧。司馬遷在《史記
貨殖列傳》里就說了:“千金之家可比一州之郡,巨萬者乃于王者同樂。”就像馬云說自己:“忙得像個總統?!逼鋵嵤窍駛€大國總統,小國總統要見馬總來排不上。
權力讓人膨脹,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的膨脹。征服欲是成功人士的原動力,當有了更大的事業,更大的力量,就像征服更大的領域,所謂挑戰極限,突破邊界,看看山那邊還有什么?不知止,只知道“永無止境”,不能止于至善。
人人都喜歡聽“永無止境”,不愛聽“止于至善”,因為不想“止”??墒侵褂谥辽撇皇侵拱。侵辽瓢?,做到至善才能止。而至善是你永遠只能無限趨近而不可能達到的,所以止于至善,本身就是惟精惟一的永無止境。不是做大做強,是做到惟精惟一。用王陽明的話說,不管多少斤,只要100%純金。不要搞了一萬斤,但都是破銅爛鐵,最后轟然坍塌。
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都崩解了。亞歷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侖。
不停的征服,征服成了唯一的目的,亞歷山大一路打到印度,他的帝國崩解了。
成吉思汗的崩解在他身后,但崩解最徹底,蒙古民族幾乎一下子又回到原始狀態。
拿破侖呢?他本來有機會成為華盛頓,實現法國大革命的理想,但他恢復了帝制。如果他迎回路易十六,做君主立憲的總統,也行。他要自己做皇帝,他就背叛了他曾經舉起的旗幟,他的帝國就崩解了。他想的只是他自己:“難道我想要上帝的位置嗎?”他說:“那是一條死路啊!”他已經在想要上帝的位置了,因為皇帝的位置已經唾手可得,而且他不屑于教皇給他戴上皇冠,他要自己戴上去。
這樣,他就沒有市場了,五個市場都沒了,或者說六個市場都沒了。前面我們的五個市場理論:顧客市場、人才市場、資本市場、政策市場、公民社會;他還要多一個,宗教市場。
他不為任何人服務,而是要自己做上帝。
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認為自己掌握了未來,這是成功人士的過分自信,就脫離了自己生存的土壤。拿破侖的戰略,最后是掉進了“認知心理學”的陷阱。
在不斷征服的沖動中,時刻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巨大的權力中保持謙卑,保持戒慎恐懼,時刻知道自己上面還有社會這個老板,而且很多老板,才能基業長青。
54、從經濟學原理看品牌——品牌博弈論
下面我們要開始討論品牌的問題。
什么是品牌,我們還是不要在《品牌學》,而是往上一層,到品牌的基礎科學——經濟學的領域,去看看品牌的本質。
經濟學理論認為,品牌是一種博弈機制,是企業為了贏得顧客的選擇,給顧客懲罰自己的機會,而創造的一種重復博弈機制。
所謂重復博弈,是相對于一次博弈。比如,去風景名勝去買東西,吃飯,屬于一次博弈,反正就宰你一把,也不指望你再回來了。那么這兒就不需要品牌,也不講誠信。這就是我們看到旅游市場的亂象。前些年三亞的天價海鮮事件。造成了“市場失靈”,需要政府成立旅游警察,來管理處罰天價海鮮。
普通街道社區里的餐館呢,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為他服務的是周邊社區的鄰居,如果宰客或者服務不好,大家都不來了。他豎立一個招牌,一個品牌,就是給大家記住這家餐館好吃不好吃,服務好不好。好,你就獎勵我,接著來;不好,你處罰我,不來了,讓我倒閉。這就是品牌的經濟學原理,博弈論原理。
因為一次博弈的問題,美國高速公路路邊的麥當勞,都是總部直營,不給加盟。為什么,就是因為這個地方是一次博弈,加盟商容易偷工減料減服務,只有對于總部來說,不管開到哪兒,哪怕是珠峰腳下,都是重復博弈,這就是品牌博弈論。
55、品牌就是用來出事的。
56、品牌失靈論——當品牌出事,接受懲罰,則品牌有效;逃避處罰,則品牌失靈。
品牌失靈論,是我模仿經濟學上的說法——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這兩個方面延伸出來的。品牌是拿來干嗎的?品牌就是用來出事的。出事的時候,你買單,接受懲罰,則品牌有效;出事的時候,你不買單,找媒體、公關刪帖,要把它都壓下去,則品牌失靈。如何讓品牌不失靈呢?出事買單就好了,非常簡單。
但是中國人有一個毛病就是好面子,怕被批評。好像一被人說有錯,就受不了。我看到很多老板都是這樣,一看到自己公司出了一篇負面報道,著急的不行,覺得自己臉都沒了似的。表現的好像是圣人,其實又不是,干嗎做圣人呢?人犯點錯是好事,就像經常生病,常往醫院跑的人,他反而活得長;從來不生病,一輩子沒進過醫院的,往往進一次就出不來。
古人的智慧叫君子自污。什么叫自污?如果你穿一身雪白,誰都想潑點臟水上去,給你弄臟了。怎么才能不讓別人潑臟水?自己先往身上潑一點臟水。別把自己弄得跟個圣人似的,當你有點毛病,別人就會對你更加寬容。
去年西貝出了一個大新聞,有一個服務員在鍋里面洗抹布,被拍了一張照片,上傳到微博,引起了爭議?!俺鍪隆钡哪羌曳值旰芸炀头磻?,發布聲明說,已經調查了,確實有這個事情,已經整改并處罰服務員500元。
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為我知道西貝是不會處罰服務員的,為什么?因為西貝學的是日本豐田管理方式,豐田管理方式很重要一條就是永遠都不會處罰員工。為什么不會處罰員工?因為如果員工犯了錯就處罰他,大家都會掩蓋錯誤。犯了錯應該鼓勵大家暴露錯誤,這樣才能夠少犯錯誤。如果員工犯錯就懲罰,有人犯了錯,所有人都知道,只有老板不知道。
果然過了沒多久,西貝老板自己發了一條微博說,這個我問過了,是有這個事情,已經整改了,但是沒有罰款500元這個事,西貝是不會處罰員工的。
這事情說明什么,說明西貝已經成了最頂尖的品牌,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西貝公關為什么宣稱罰款員工500元呢,其實這是我們的思維習慣,覺得被批評是一件很壞的事情。
論語里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君子犯錯的時候,像日食、月食一樣,人人都看得到。改正了,就如日食月食陰影過去重新恢復光明,所有人都仰望著。
當你有了正確的認識,你就知道怎么樣去對待自己的品牌,就不會做危機公關了,出了事買單,承擔事情后果就行了。
品牌出事怎么辦?不要公關要買單。
別做公關,馬上認錯,馬上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