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10月21日早上6點45分,飛機降落在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終于踏上了法蘭西的土地。回想這十一個小時的飛行,我竟然沒!有!睡!著!過!看著周圍睡的橫七豎八的人們,內心幾乎是崩潰的……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
鏡頭再轉回機場,機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之一,古人(是古人嗎?無所謂了,反正是我杜撰的)誠不欺我,如果說帝都機場是代表了天朝的厚重歷史,戴高樂機場則是體現了法國的藝術
穿過一號停機樓的環形通道,我到了入境蓋章口,里面的兩個工作人員一邊愉快的閑聊一邊在干活,你要入境,交戶照站好微笑,什么時候蓋好他說了算,在天朝這是不可想像的,法國人的慵懶可見一般,傳說這里會有時會問你來法國干什么啦,行程啦什么的,我想尋思著我的English 當年連My teacher 都不懂我講什么,你要跟我瞎逼逼個啥勁啊~接著往窗口前一站,那位黑人大哥瞅了我一眼,直接啪一下蓋完,得,走人吧你~事后想想,我應該沒黑到讓他認為是同胞的地步吧?我只是不是“膚淺”的人而已……
出了機場,坐在大巴上,隨途看到車道上飛馳著大多是德系車和重裝摩托車,話說后者一直號稱是男人的浪漫,我以前也曾幻想過,可惜禁摩令一出,幻想也就是幻想了
晃悠了大半個鐘,終于接進巴黎的繁華地區了,相傳巴黎最早只是一座要塞,后來慢慢擴建開來,這種無序的擴張、無規劃的搭建,使巴黎泥濘骯臟不堪,嘈雜混亂,如果火災,連消防車都開不進去。再后來,原巴黎市警察局長奧斯曼出面,大刀闊斧治理,拆除很多雜亂搭建的建筑,強行開辟大量輻射狀的街道,巴黎的今天就要歸功于他。當然,任何革新者都毀譽參半,他幾乎拆除了1/3的巴黎,很多人指責他毀掉了很多中世紀的杰作。可最近的考古發現證明,巴黎起源于南泰的小島。當時的居民自稱“帕里西”(Parissi)人,巴黎(Paris)的名字也由此而來,與特洛伊王子同名,頓時高大上了不少
滴……乘客請注意,乘客請注意前方站是盧浮宮,請要下車的旅客拿好您的行李物品,從后門下車,感謝您乘座XX路公交車,祝您旅途愉快!好吧,以上純屬自己腦補,不過本次法蘭西的第一站盧浮宮,到了
盧浮宮入口最著名的莫過于玻璃金字塔入口了。當年美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提出這個方案時,遭到了巴黎市民的普遍反對。首先,法國是個多么自負的民族,有這么多建筑大師,怎么就找了個美籍、還華人來造法國的驕傲呢。其次,作為歷史名勝的盧浮宮,怎么有這么個怪物立在宮里,破壞宮殿的整體風格呢?而貝聿銘作為一個強大和堅韌的大師,做了個一模一樣的模型,陸續邀請了幾千巴黎市民參觀,詳細講解,終于說服了巴黎。任何大師,能在盧浮宮這種地方能夠建立個自己的作品,這么好的揚名的機會,而貝聿銘卻將大部分工程建在地下,將原先三個獨立的宮殿連在一起方便游客自由穿行,僅在地面露出玻璃建筑的金字塔,每塊玻璃都是以最穩定的張力結構嵌合,堪稱現代建筑的典范
盧浮宮,作為世界頂級瑰寶的保護所,原先是個軍事要塞,所以作為王宮時,皇室覺得并不是很舒服,索性搬到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其實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已經很奢華了,還覺得不舒服。這些貴族啊不過說句實在話,有點過于華麗了,總是覺得奢華的寶物撲面而來,應接不暇,看得久了也審美疲勞了。這里有蒙娜麗莎,有維納斯,有勝利女神,曾經的皇家畫廊,在法國大革命后歸為人民所有,成為博物館,這里能自己租翻譯器,慢慢的一幅一幅作品欣賞過去,盧浮宮沿塞納河展開,全部走完有十五公里,預計怎么也得看三四天,我沒那么多時間,還是跟個當地的講解員去看下有代表性的吧。
馮導,法籍華人,今年53歲,在盧浮宮講解了十二年,一個非常有個性及個人魅力的男人,有著法國人的浪漫與奔放,對這座藝術殿堂可以用了如指掌來形容
他是一個將浪漫,精致,神秘,迷人,時尚,藝術等世人認為的法國原素都展現出來的人,他告訴我們斷臂的維那斯為什么美,她前后左右展現出來的十七種美的原素是什么,那些雕塑對世界藝術發展史有著什么劃時代的意義,那些油畫所表達出的時代特點是什么......如果是我自己進來的話,可能也就是拍照證明來過而已,通過他的講解,我發現我對藝術........還是不懂.......囧
我挺喜歡那座勝利女神雕像,她底座的那艘船感覺和巴黎的城市格言:“久經風雨,永不沉沒”(Fluctuat Ner Mergitur),巴黎的城市象征就是一艘船,同時這座雕像還是一個“側顏殺”
這里的藝術品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爪機碼字蠻痛苦的,最后要講下蒙娜麗莎,參觀過程中不只一個國內來參觀的大爺大娘們問我阿蒙姐在哪個館,好像是他們多年不見的老情人要趕著去見面然后發生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事一樣,還有人問:蒙娜麗莎就是一幅畫?沒有個雕像配套啥的?我:呵呵
整座藝術館所有展出的藏品都是真品,蒙娜麗莎除外,在這不要問講解員這些都是真的嗎這種問題,他們會感覺受到了侮辱,蒙姐前果然人山人海
差點忘了,接收講解員講解的耳麥是made China 要給祖國點個大大的贊
參觀完這一圈,中午時間到了,時差的一大表現形式是,身體告訴我現在應該六點下班了而法國才中午十二點沒得吃午飯,午餐就不說了,選了個中餐先過渡一下,真是極有特色啊,飯是夾生的,菜是沒熟的,我了個去,雖然午排我吃七成的,烤生牛一成是我的最愛,但老板你那是中餐是中餐是中餐吧!無力吐槽,拍照的欲望都沒有,差評!
這家中餐館唯一的好處就是離埃菲爾鐵塔很近,走路可到,總有很多中國的團來這排隊吃飯,順便帶動了周邊價格,這家斜對面的超市價格挺貴的
巴黎的象征,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埃菲爾鐵塔。這個百年前的世博會展品,從開始受到巴黎人的嫌棄,到后來人們在世博會之后不忍與它分離、投票把它留下,再到成為巴黎的驕傲,也是一個逐漸從非議中走向經典的典范。莫泊桑曾經對這個在巴黎每個角落都能夠看到的龐然大物深惡痛疾,每天都要到鐵塔上的咖啡館喝咖啡。人們很奇怪,你這么恨它,為什么還天天去呢?他嘆了口氣:“沒辦法,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到鐵塔的地方!”我也不能免俗,來到鐵塔時突然天氣放晴
陽光下的巴黎才是他的真面目,感覺整個城市都不一樣了
正當我沾沾自喜的以為運氣多好陽光普照時
爬鐵塔是要收歐的,我沒上去,值得一提的就是,鐵塔附近有很多小偷,他們經常拿些莫明其妙的資料過來問你,用來擋住你的視線然后另一個手翻你的腰包,得手后迅速給跑得快的人逃離,剩下在現場的你抓也沒用,沒有你的財物證明他們是小偷,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心中對埃弗爾鐵塔蓋上“來過己閱朕知道了”的標簽,奔赴下一個地點,巴黎圣母院
最初對它的印象來自雨果的同名小說,卡西莫多的那個鐘樓是隨機開放的,聽說8.5歐爬一次,我過去沒遇上開門,巴黎發源于塞納河上的西岱島,而巴黎圣母院就位于這個巴黎的中心。852年的歷史讓這座教堂經歷了巴黎的歷史變遷,而它的歷史意義遠不止于此,它還曾經見證了拿破侖的加冕、拿破侖三世的婚禮。拋開它的歷史意義,單就建筑雕刻的精美程度來說,也讓我們嘆為觀止。
進入內部,一種肅穆感撲面而來,讓人不禁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今天沒能遇上唱詩班祈禱,挺可惜的,但坐在里面,目視著前方,仿佛看見拿破倫正在給他的約瑟芬皇后戴上皇冠,他背后的教皇大主教等隱約可見,似乎我也那一百三十多位見證者的一員……抬頭看去,恢弘的穹頂,彩色的玻璃窗,感覺心靈受到了洗滌,一個聲音在制問我:今晚吃什么?
出了圣母院,沿著塞納河邊緩緩而行,可惜沒看到鎖橋,有機會一定去看一下,三十多個鐘沒睡的反應上來了,吃點東西回酒店睡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