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所習以為常的,并不一定是對的;你所恐懼的,并不一定如你想象的可怕;你所堅持的,必將擺渡你的靈魂。
? ?《擺渡人》一書講述了一個關乎心靈和靈魂的故事。作為靈魂擺渡人的崔斯坦,在遇到迪倫之前,他一直重復著自己的工作,甚至對自己的工作都已經麻木不堪,盡管他不知道自己工作意義,也從來沒有去了解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因為每擺渡一個靈魂都要讓自己換一種身份),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言:因為他一直都在這樣做。
迪倫在剛剛見到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時,她便問崔斯斯坦:“你要把我引領到什么地方?”,其實崔斯坦自己也并不清楚,因為他每次只負責將靈魂送到那面無形的墻前,那道閃光的分界線過后,他對自己所擺渡的靈魂的命運便一無所知了,當然,也從來沒有嘗試去了解過。迪倫在被送到所謂的目的地后,她發現那并不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相反,她更想念跟崔斯坦在一起的日子。于是便想法設法想離開,去見他的日思夢想的擺渡人崔斯坦,也就是在此時,迪倫才第一次是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在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中她選擇的無所畏懼和奮不顧身。在喬納斯的引見下,她去問了一個見多識廣的老者伊萊扎,伊萊扎告訴了迪倫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聽起來危言聳聽,但這都是伊萊扎聽說來的,當然,其準確性有待于進一步驗證。于是迪倫在目標的驅使下想要驗證伊萊扎所說的話。
在返回荒原找崔斯坦的途中,迪倫可謂歷經坎坷,“天助自助者”這句話在此時得到完美的應驗,迪倫終于在曾經洗衣服的安全屋等到了崔斯坦。崔斯坦還是原來的崔斯坦,麻木地重復著自己的工作,而此時的迪倫早已規劃好了她和崔斯坦接下來的行程——靈魂的逆流而上。她要帶他回到人間,也就是此刻,迪倫成了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就像當初迪倫被他引導的一樣,崔斯坦對未知的前方充滿恐懼和不安,這恐懼既源于未知,更源于對傳統習慣的打破。而此時的迪倫已不是原來的迪倫,也不像原來的崔斯坦當初引領她那樣盲目,她要去的那個地方能夠和崔斯坦長久的在一起,那就是火車出事地方——人間。在未知和恐懼中,在努力和堅持下,終于故事的最后,他們相見了,在人間。
?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欲言又止的沖動、欲去還留的不舍和在面臨選擇時的左右為難、舉棋不定的彷徨。正如將迪倫送到那道無形的墻前時的崔斯坦,因為他不清楚自己的目標,沒有要跟迪倫在一起的堅定的信念,他所有的矛盾情緒都是離別場景下所渲染、烘托出來的一時感情流露罷了。也正是迪倫的堅持,成就了故事的完美結局。人生苦短,何必畏首畏尾,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在目標的驅使下,我們終將成為自我靈魂的救贖者和擺渡人,在為目標努力的過程中,懷抱一種美的期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堅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