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有什么食品,既可以同美容養顏掛鉤,又能在保健養生中占據一席之地的話,那么蜂蜜就必須榜上有名了。
“蜂蜜生涼熟溫,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氣,故十二臟腑之病,罔不宜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這樣記載蜂蜜的好處。
意思是蜂蜜可以補中益氣,對許多疾病都有輔助療效。
到了現代,蜂蜜的功效又被放大了許多——
通便清腸、滋補養顏、養生保健......小小一罐蜂蜜似乎變成了居家旅行必備。
所謂的“養生圣品”,火了不止50年。
只是,它真的有傳說中那么“萬能”嗎?
1
你可能每天都在吃“假蜂蜜”
養生產品層出不窮,最日常、也最愛被老年人追捧的,可能非蜂蜜莫屬。
這是從媽媽輩就開始流行的養生“圣品”。
美容養顏,解酒治便秘……讓人眼花繚亂的神效,催生出各類品種。
沒有特殊功效的,很少的錢就能買到一大瓶。
這些蜂蜜,都是真的嗎?
還別說,這個問題,恰恰戳中了蜂蜜行業的痛點。
央視新聞報道過,如今市面上的某些洋槐蜜,為了節約成本,加入了不少價格更加便宜的蜂蜜。
這種造假,至少加的還是蜂蜜。
根據南方日報,有不少廠家向蜂蜜中加玉米糖漿、大米糖漿勾兌。
這種合成品,不僅可以騙過國標,甚至連出口歐標的條件都可以滿足。
人們以為自己喝的是蜂蜜,其實喝的很可能只是糖漿。
央視曝光的假蜂蜜制作窩點,環境骯臟不堪,各種制作材料隨意擺放。
犯罪嫌疑人承認的蜂蜜制作流程,更是讓人直冒冷汗。
就是這樣的蜂蜜,在他們的忽悠下,也能賣到20元一斤。
據人民網報道,有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許多超市的蜂蜜柜臺的蜜多種多樣,大多數都打著“養生”、“天然”、“野生”等廣告。
而很多人,也就被這樣的廣告蒙騙,甚至超市導購人員也只是從產地、花種、純天然的角度介紹。
關于果糖、葡萄糖的含量,大多卻含糊其辭。
2
真蜂蜜也沒有奇效
一個顛覆很多人認知的結論是,蜂蜜,真沒有人們原想的那么厲害。
就像很多影響我們消費行為的口號一樣,蜂蜜的功效更多是被商家炒作,營銷出來的。
蜂蜜,并沒有奇效。
1、蜂蜜不具有較高醫學價值的潤腸通便功能
蜂蜜最廣為人知的功效應該就是治療便秘了,很多親身試驗過的人都表示很有用。
然而事實上,并非蜂蜜有治療便秘的功效,而是有人的身體對果糖不耐受。
蜂蜜內含有大量果糖,而果糖的吸收是較為緩慢的,大量食用果糖,首先會導致腸內滲透壓增加,讓水分往腸道跑,從而潤濕糞便。
其次,沒有吸收完全的果糖會在結腸桿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有機酸,加速腸道蠕動。
也就是所謂的——通便。
只不過這份通便的功勞其實并不在蜂蜜,任何高果糖的食物理論上來說都可以通便,如果自身果糖不耐受,那么效果還會更好。
2、蜂蜜不能解酒
科學家在很早便發現,果糖能夠加快酒精代謝,在飲酒的同時喝蜂蜜有可能使得身體內的酒精更快代謝掉。
但是更多的研究卻發現,對于急性酒精中毒,果糖并沒有什么作用,更可怕的是,果糖在異常代謝中導致的尿酸、乳酸上升對人體是有害的。
同時,按照最早發現的果糖加快酒精代謝的研究標準,要達到解酒標準的果糖量也遠遠超過我們正常每日食用量。
3、蜂蜜不能預防齲齒
蜂蜜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糖。
糖類約占蜂蜜質量的 60%~80%, 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較高(占總糖量的 85%~95%), 蔗糖含量不超過5%。
市面上吹得很厲害的蜂蜜能夠預防齲齒,其基礎是因為有科學家發現蜂蜜有一定的抗菌性。
實際上,國內宣傳經常引述的Molan教授的研究中只是說道,蜂蜜在抗菌活性上有許多發現,但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蜂蜜能夠預防齲齒。
所謂蜂蜜預防齲齒,更多是商家的營銷策略罷了。
事實上,更加嚴謹的動物實驗發現,蜂蜜是具有致齲性的。
William 通過給大鼠喂食蜂蜜(10%稀釋)、可樂、牛奶和人奶,研究它們的致齲性,下左圖是喂食蜂蜜的結果展示。
4、土蜂蜜不一定安全
有很多商家,將“天然“作為營銷策略之一,然而消費者應該明白,天然,其實并不等于安全。
人們想象中的天然,就是來自自然,沒有人工污染的。但隨著環境污染和農藥使用的加劇,蜜蜂采的蜜其實從一開始就被污染了。
而且,一些宣揚自然,天然的小工廠,并沒有大工廠在蜂蜜后續加工、運輸過程中衛生條例的嚴格監管,這也間接造成了蜂蜜被細菌等污染的概率更大。
比起天然,安全才應該是更需要注意的。
5、有些人不適合吃蜂蜜
是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蜂蜜。
第一, 一歲以下的嬰兒不適合吃蜂蜜。
孩子的腸道菌群沒有成人那么完備,蜂蜜在運輸過程中可能被細菌污染,成人喝了不會造成什么問題,但是對于小嬰兒來言,可能會導致腹瀉甚至更加嚴重的后果。
第二, 糖尿病人不適合吃蜂蜜。
糖尿病人需要嚴格控制血糖,而就如上面所說,蜂蜜中主要含的就是糖類,升血糖作用明顯,對于糖尿病人而言并不適合。
3
如何辨別假蜂蜜
假蜂蜜的危害不容忽視。
要了解假蜂蜜的危害,首先就要了解假蜂蜜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
根據岳錦萍等人的《蜂蜜的主要成分及其鑒別技術》, 常見蜂蜜摻假方法有以下幾種。
其中,添加糖漿是最常見的造假方法。
曾經,針對加入玉米糖漿造假的蜂蜜,國家制定了GB18796-2005蜂蜜國標,通過檢測碳-4植物糖來檢測玉米糖漿的存在。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向蜂蜜中加入碳-3糖漿譬如大米糖漿的方式開始興起,加入大米糖漿的蜂蜜讓國內外已有的標準檢測方式都無能為力。
雖然目前已有了第三方檢測方法如SM-R可以檢測出大米糖漿,但鑒于它暫時沒有納入國標,且第三方送檢將導致成本增高,這造成了很多企業根本沒有做那么多檢測的動力。
蜂蜜分單花蜜和雜花蜜。前者指的是,蜜蜂采集單一花蜜釀造成的蜂蜜,而雜花蜜是指蜜蜂在同一時期從不同植物上采集花蜜混在一起釀造成的蜂蜜。
在市面上,單花蜜的價格高于雜花蜜,有商家會把雜花蜜加入甚至冒充單花蜜。
市面上幫消費者鑒別真假蜂蜜的辦法層出不窮,但隨著造假技術越來越先進,能夠肉眼看出來的假蜂蜜將會越來越少。
那么作為消費者,有哪些辦法可以辨別蜂蜜呢?
有時候,消費者多一個心眼,其實就能避免買到一些假貨,比如看看商家說的花源地是否被污染,花種又是否優質,都是一些鑒別的方法。
而且從蜂蜜的名字,有時也能看到貓膩。
有些花蜜,對于蜜蜂來講,是根本沒法采集的,蜜蜂一般都是通過植物蜜腺來采集花粉花蜜的,但是玫瑰花的雄蕊雌蕊都已經退化,是沒有蜜腺的。
而金銀花,花冠長細,蜜蜂吻短,也很難采集。
同時,蜜蜂無法在雪蓮花生存的高海拔地區采蜜,而市面上炒得很火的“益母草蜜”等等蜂蜜,實際上的資源非常有限。
消費者買蜂蜜很多時候更在意價格,然而品質卻是最重要的東西。
就拿成熟蜜和非成熟蜜來講,非成熟蜜的成本是成熟蜜的一半還少,而假蜜的成本更加低廉。
進一步思考,要滿足花源地不受污染,灌裝運輸過程衛生,不加糖制假,還要加上蜜蜂釀成熟蜜的時間成本,做各種檢測還能過關這些各種各樣的成本代價,真的按照這些要求釀造出來的蜂蜜能便宜嗎?
南寧市蜂蜜協會會長楊建軍說,現在很多蜂蜜生產加工企業沒有自己的養蜂基地,蜂蜜來源得不到保證。
建議,購買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是同一家的企業,避免買到委托貼牌的產品。
日常購買中,還可以看、晃、聞、拉的方法挑選蜂蜜。
優質蜂蜜的顏色一般為白色、淡黃色至琥鉑色,晃動后表面不會產生大量氣泡,開瓶后不會有過于濃郁的香精味,用筷子挑起可以拉成絲狀,且不易斷。
其實在蜂蜜購買大軍中,很多是年邁的爺爺奶奶,他們想要養生的功效,也更想要低廉合適的價格,這也給造假大軍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如果只是為了功效,那么無論是買蜂蜜,還是買其他的保健品,還是多問幾個為什么才是理性消費。
參考資料:
[1]岳錦萍, 徐雨欣, 范佳慧, et al. 蜂蜜的主要成分及其鑒別技術[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8(19).
[2]Molan P C . The potential of honey to promote oral wellness.[J]. Gen Dent, 2001, 49(6):584-589.
[3]Bowen, ?W. H . Comparison of the Cariogenicity of Cola, Honey, Cow Milk, Human Milk, and Sucrose[J]. PEDIATRICS, 2005, 116(4):921-926.
[4]Carpenter T M , ?Lee R C . The effect of fructose on the metabolism of ethyl alcohol in man[J].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1937, 60(3):264-285.
[5]Levy R , ?Elo T , ?Hanenson I B . Intravenous Fructose Treatment of 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77, 137(9):1175-1177.
[6]王桂云, 蘇慶, 王粉琴, et al. 我國蜂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 蜜蜂雜志, 2013, 33(2):15-16.
[7]魏穎. 蜂蜜國家標準探討[J].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5, 41(10):235-239.
[8]高穎, 陳雷, 周荃. “SM—R”:蜂蜜中大米糖漿無處遁形[J]. 蜜蜂雜志, 2012, 32(8):45-46.
[9]中國蜂蜜網, 吃蜂蜜一定要吃自然成熟蜜, 2018.
[10]趙國英. 特色蜂蜜能買嗎?[J]. 蜜蜂雜志, 2013(4):46-46.
[11]常見蜂蜜摻假方法和鑒定方法 from:岳錦萍, 徐雨欣, 范佳慧, et al. 蜂蜜的主要成分及其鑒別技術[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