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今天,我們怎么做好家長? ?
主持人:何蕾
嘉賓:郭玉峰院長、孔屏教授
何老師:大家經過幾天的課程,肯定很熟悉了,能夠在山師大一起學習家庭教育一起做同學,這種關系很寶貴。請孔老師基于個人的角度談一下,如何做家長?
孔老師:感謝何老師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好題目,我們坐在這里的不是家長,就是未來的家長,經常看何老師的微信圈,給到我們很多啟發。我從1999年開始研究家庭教育,今天不再是怎么做家長了而是怎么做好家長。好多家長,希望用自己剛剛學到教育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只有我們做好了,才能去影響其他人。
何老師:問題行為并不是問題兒童,有些孩子偶然間存在的動作,他慢慢會改正,千萬別認為是一種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抑郁的傾向。我覺得人的一生幾十年,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這段時間有點問題,別把它當回事,可能過段時間就過去了。當老師的也別給孩子貼太多的標簽,我不知道是不是能把這種想法轉移到孩子的教育上?
孔老師:本著教育的目的是要淡化孩子的問題,而不要給孩子貼標簽,這樣會讓孩子在無形中認同了自己的行為。真正的教育是幫助孩子解決這件事件,走出困境,而不是隨便給孩子一個評價。
何老師:只要能坦然面對這些,相信他們一定能走出來。如果孩子也會抑郁,是不是能夠借助崔永元的案例引導孩子呢?
王學勇老師:抑郁這種情況是小地方特有的情況,還是社會的一個普遍問題?
孔老師:不是某個地區存在的,數量逐漸增多,具有社會大環境的普遍性。以崔永元的例子來做引導其實是非常好,其實這個案例能很好的啟發大家,這個問題是可以直接面對的,而非不能探討,不能解決。
付倩老師:之前對于家庭教育的理念我不清楚,學習這幾天我覺得與其說是家庭教育,更覺得是家長教育。
孫惠芳老師:現在的家長為什么那么焦慮,內心為什么不安定,到底家長被什么綁架了?我覺得家長是被教育機構綁架了,覺得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雙休時候安排滿滿的課程。有些孩子不喜歡上輔導班,但家長害怕自己孩子落后。家長的不安定是缺乏對自己的孩子的認識,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讓孩子發揮出他的優勢,讓他發展成自己。是什么在左右家長讓他們變得功利,我們怎么做才能引導家長,讓他們更好引導孩子,做好家庭教育?
郭院長:我們要在科學的理念、理論上做家庭教育。對于抑郁的孩子,發表一下自己的感受,一個抑郁的孩子一部分有遺傳的因素,大部分是有一個未解開的情節,肯定與家庭和學校有一定的關系。家庭教育是教育家長,這是一個方向,其實也是在教育我們老師。我們把所有的期望壓到孩子的身上,他們無力反駁,老師、家長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只要孩子不按著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做時,就覺得孩子是錯誤的。無論孩子多么燦爛,我們只是用“學習”來衡量,慢慢抹殺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之所以成為一個樣子,學校的功利性太重。過去有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心理疏導也應該成為我們中小學教育的重要部分。什么是家庭教育,他的含義和內涵是什么?這需要專家和熱愛這一行業的人去做。中小學教育的狀態是,根據一次考試,就把孩子分出三六九等,希望老師們平等的對待孩子的情況。教育的單向行為太重,缺少發散行為。家長和學校對待孩子的問題,簡單、粗暴處理的情況很多。孩子的榮譽感很強,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緯度觀察孩子,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
何老師:其實老師的一句話和一個動作都會成就孩子。老師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職業,每一位老師都很用心很努力地去幫助每一個孩子,希望老師用愛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興趣。
郭院長:孩子上學后,孩子認為老師是正確的化身,到高中才慢慢淡化這一觀念。
孔老師:回應一下孫校長的問題,為什么進行家庭教育?有老師反應家長被社會制度、機構綁架了,其實誰都沒有綁架你,而是你自己綁架了你自己,認為我不這么做我的孩子就會落后,如果你的孩子落后了你會怎樣?落后是相對的,孩子的落后對你意味著什么?所有的擔心都是為自己擔心,這是綁架自己的原因。
孫惠芳老師:面對多數被捆綁的家長,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關鍵時刻幫助孩子走出來,是我們家庭教育所研究的。
付倩:家庭教育從小學開始就晚了,很多工作從幼兒園初期時就開始了。我很希望把自己的理念傳遞給家長,其實家長的每一點進步,都會決定你的孩子能走多遠。
孔老師:很多家長和老師困惑孩子家校不一致。剛才老師談到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守規矩,很好,但回到家就很瘋。其實這是孩子社會化正常發展的表現。因為學校是一個社會場所,孩子需要按照社會期許來規范自己,而家庭是一個人的私密場所,孩子放縱一下自己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成人在家里和單位里都是不一樣的表現啊,這很正常。
郭院長:90后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強大。
孔老師:沒有創傷的孩子沒有創造,沒有創傷的孩子沒有未來。所以家長不要擔心孩子受傷害。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有可能受傷害,在受傷害的過程中一個人變得越來越強大。
何老師:我們只是孩子的一個過客,把我們所有的東西慢慢傳遞下去。家長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們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適應社會,培養一個幸福的人。我們要看重學習成績,成績是代表孩子的能力,但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要從背后的方面上思考其中成績好或者不好的原因。其實,小孩子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閱讀能力。
孔老師:孩子的教育一定是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孩子的成長需要三雙眼睛來評價,一是家長的眼睛,二是老師的眼睛,三是社會的眼睛。缺一不可。家長和老師眼里的好孩子未必是好孩子,比如清華大學用硫酸潑熊的劉海洋。
論壇在何老師的主持下,大家都積極發言,各抒己見,暢快淋漓,最后孔老師總結如何做好家長:
1.做好自己;
2.尊重孩子;
3.親子關系良好,良好互動。
郭院長總結:孩子往往會成為家長出氣筒,家長要多講理性,少講理論,任何問題不能絕對化。教育是引領,說教可以,但一定說到點子上,一定要講科學。
感謝何蕾老師、郭院長、孔屏教授及所有老師的參與,原設定一個半小時的論壇,在大家的積極參與下進行了兩個半小時,還有很多問題的討論未能一一呈現在簡書當中,如果您想收獲到更多,那下次一定要參與到現場當中哦,我們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