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你又去圖書館了,考試應該最高分沒問題了吧”
“在圖書館啊,一會幫我取下快遞吧,順便帶份飯,我在寢室餓哭了”
“你天天在圖書館怎么還會沒寫完作業啊,以為你挺勤勞的呢”
01.
有一種人,就是那種普遍的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而且還不希望周圍的人比自己要好的。你去跑步人家說堅持不了幾天,大腿還會粗。你自己寫作業會說你真好聰明,怎么不去考清華北大呢,去圖書館這種很普遍的事情就會對你說,“我就沒去過圖書館科目也不是照相過了”。而對于這種人最好的應對辦法不是給他灌輸正能量,矯正他畸形的價值觀,而是用自己的成績反擊。
如果你被這種話影響了,從此像這種人一樣吃喝玩樂,那么你也配得上和這種人交朋友了,但是如果你可以有一點執著,積蓄能量給別人看看自己都做出了哪些成績,那你就是一個很牛并且有堅定方向的人了。
在大學時文科生學習工科專業,高數和制圖真的是很吃力的學習,不愛好而且智商有限的情景讓負能量一下爆棚。
某個月黑風高的深夜,我就決定去圖書館自習了,帶上水杯和厚厚的草稿本就上路了,就這樣,一個沒有課悠閑的下午,我在圖書館一個很暖和的桌子上,睡了一個美美的午覺,醒來之后就覺得真的好餓啊,書包里的高數書真的很難,校門口的小炒肉要快點排隊了,所以我就下定決心,下一次自習之前要睡午覺。
第二次因為被書架上的書吸引,一本嶄新的《白夜》,我怎么可以讓這么優秀的文學巨作安靜的躺在書柜上,所以一個下午我就徜徉在文學的世界無法自拔,賈平凹老先生優秀的,熟悉的文筆讓我自責的心情平復了,后來去圖書館就只帶筆記本,寫點感想什么的。所以看到自己高數掛了的時候我也是很淡定,因為我已經上交了轉專業申請表,拜拜了什么就業好、特色專業,我不感興趣的東西絕對不能讓我浪費我美麗的青春年華。
我自己淡定的在家過年吃喝玩樂,我的同學們可是找到了一種便捷的,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方式,嘲諷我,“哈哈哈,看到你高數掛了我也很放心了,下學期我們重修再見。”“天天去圖書館當學霸的你都掛了,還不如我考的分數呢,你是知道的,只有六十分和掛科。”正常人應該覺得很生氣,為什么要這么羞辱我,可是我也和他們一樣開心,因為下學期我就可以不用再和這種人一起學習了,就這樣想起來我也真的是莫名的激動了。
02.
繼續說說我在圖書館做的那些令人發指的事,轉了專業之后我們的系主任就要求我們關注時事熱點,養成讀書并且思考發問的習慣,我覺得就是和我想的一樣,因為平時課程很少,多數時間都留給自己,我大多數時間都是早上出了宿舍,就一天都帶在圖書館。
只不過方式改變了,關注時事熱點嗎,就隔一個小時刷刷微博,看看公號推送,熱門電影也要看啊,兩個多月里都是這種生活,很愜意,也確定了自己要考研了,讀了一些書,速度快了起來,種類也從經典變成了熱點,筆記也多了起來。
因為每天都呆在圖書館里,固定座位上面,我就喜歡觀察,也會看到很多眼熟的同學來自習,來玩王者榮耀,來睡覺。可能也是因為圖書館網好吧,而且生活都很有儀式感,買好飲料,打開一本書,就開始玩游戲了。
戴著耳機生人勿進,贏了一臉笑容,順便拍幾張照片加加濾鏡貼紙朋友圈的文藝青牛,輸了帶上書包就走,雖然在圖書館里的人都做不一樣的事情,但是走出去的表情似乎都是一個樣子,疲憊,游戲輸多了心不累嗎,剛剛睡醒能不累嗎。
比起這種還會來圖書館的同學來說,還有一類人更是過分,屬于那種占著茅坑不作為還不讓別人進去的,自習室桌子上永遠有書放著,書上都有灰塵了還沒來過,最害怕的就是空有夢想卻沒有行動的人,嘴上的行動家,可真的很優秀。
總有人會說如果你長久以往的堅持一件事情,你一定會得到收獲的,我很相信這句話,也正因為我一直強迫自己不要荒廢青春的時候,我也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收獲。
因為每周都會和借書的老師見幾次面,自己可能也是長得比較有特色,老師就記住我了,有一次在還書處見到了一本《白夜》激動不已,可是手中還拿著需要寫論文借的《報人時代》,很是無奈,老師或許是看到了我的糾結,就告訴我說可以幫我把借閱額度提高,就是這樣,我抱著兩本書滿意的出了圖書館。
也很感謝在此之前的一位大四學長對我的鼓勵,大家都知道每個人每個月都會有懶癌癥的時候,前段時間就陷入了雞血被抽空的時候,什么的都不想做,習慣性的中午不回寢室,寫日記的時候才意識到最近幾天的計劃都沒有完成,就拿出心儀學校的宣傳片看,正好被對面大四的學長看到了。
學長很熱情的找我聊天,為什么在看西政的宣傳片,因為我們學校坐標寧夏,我告訴學長說因為那是我很想去的學校,也可以說得上是為了彌補高考的失敗,學長很認真的聽我說了很多,很多我并不知道是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還是夢想之類的東西,他鼓勵我,并結合我現在情況為了提了建議,讓我把具體的目標細分細化,從現在就開始做起,那我就一定可以去到我喜歡的大學。
沒課的時候我就去圖書館找學長,和他一起看書,兩個人雖然并沒有什么多余的話說,但是相互督促的每一天都很忙碌且充實,我開始學著寫讀書筆記,開始單詞打卡、時政評析。
上大一的時候都一直沉浸在為什么高考失利了,為什么自己上了一所并不是很滿意的大學,但是后來就會發現其實你除了和現實妥協并沒有什么可以改變現狀的機會。
開始試著做一些周圍人不會做的事情,計劃一些他們并不會在意甚至并沒有想過的夢想,其實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和優秀掛鉤。班級木訥不愛與人交流的同學是省作協成員,經常逃課成績剛剛合格的同學居然是簽約游戲主播,整天忙碌在社團工作朝夕晚歸的居然在大二就成了團委干事,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還在迷茫的話,就去嘗試吧。
就像是想要五年走過十個不同的地方,向當地居民一樣生活,寫出屬于他們故事的自己,就像是在一個并不入流的大學還想要去A區考研的自己,每個人的生活并不是被規劃和預定好的,如果沒有那么一點點突如其來的夢想改變的話,那么我們活的豈不是太過無聊,平淡日子里的不平常才是生活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