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導,我今天剛接到通知,現(xiàn)在還有一個小時就下班了,估計我來不及了,能不能明天一早交臺賬啊?”
“不行的,截止今天五點,我們還要做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明早上班前要發(fā)給處長的。”
“好吧,我盡快吧。”
旁邊的同事聽了后主動離開了,好讓我在不被打擾的安靜環(huán)境中好好地工作。
于是我奮筆疾書,快速查找資料,心無旁騖地終于在四點五十分時完成了,把工作臺賬按時上交。
從行政樓回科室的路上我在想這件事,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可以專注地快速完成一件事情的。轉(zhuǎn)念一想,假如今天同事允許我明天一早再上交臺賬的話,我會什么時候完成這項工作呢,估計要磨蹭到睡覺前才會完成,而且還會覺得自己特別辛苦。以前當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花很長時間才完成一項工作時,總會歸因于年紀大了,精力不夠了,工作太忙了,能力不夠了等原因,卻沒有找自己內(nèi)在的原因。首先,自己給自己貼了一個能力不夠的標簽。總覺得自己年齡大,記性不好了,思維固化了,比不上年輕人了。其次,是沒有想過這些拖延的時間去哪里呢。回想平時工作時,也時不時地刷一下手機,看似時間短暫,但是卻大大影響工作的連續(xù)性和效率。同事們在聊天時,也會一邊工作一邊聊天,拖下來的工作再靠加班完成,然后自己覺得疲憊又辛苦。通過這件事情,讓我了解到,許多時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自己丟棄了許多的好習慣,尤其是專注做事的習慣。因此,從那天開始,我對自己有了新的判定,把好的習慣找回來,我能做好許多的事情。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