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日,立秋!今日“立秋”,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立秋節氣一般在8月7-9日之間。今年立秋交接時刻為8月7日15:39:58。
昨夜一場雨,電閃雷鳴,嗶哩啪啦,持續約半小時,一掃暑熱。上午、下午,又兩陣,突然不似夏日陣雨那般猛烈,是綿綿細雨,來也悄悄,去也悄悄。傍晚,又一陣開始,平穩地,不急不緩地,如一人在天空悠然舞蹈,拋出千萬條雨線,溫柔灑向人間,浸潤干涸的大地。氣溫,一點點降了下來。
一日里,任何時間,站在院落或走在田間,都涼爽無比!
今日立秋,這雨,怎來得如此及時而貼切!讓人頓覺秋意襲來!難道四時的安排真是天意玄機?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立秋日,在老家的溝邊,我們幾個小孩在大皂角樹下玩,旁邊石頭上坐著的爺爺忽然說“哎呀,我得回家換件衣裳,真是‘前晌立罷秋,后晌涼颼颼’啊,還怪涼哩!”說完,真回去換衣服了!然后穿了件長袖出來。可把我們笑壞了,平日里都怕他,這會兒覺得他太可愛了!問他“爺爺,真有那么神嗎?”“可不是咋地,這時令的事,準得很。不信,你們看,水莽牛一定是在立秋后才能出來!種莊稼,必須按照時令,這是多少人總結出來的。”爺爺說。
想想,確實是啊!假如立秋在下午,那么上午的雨中就沒有水莽牛,而下午就有。我們都仔細看過。不由得佩服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發明者。
二十四節氣,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根據太陽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點叫一個節氣。通常也指每一點所在的那一天。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二十四節氣的公歷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于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進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
以上是搜索的資料。最后一句,請大家細看,“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河南啊!自豪嗎?驕傲嗎?作為河南人!別說,我很激動!
厲害了!我們的祖先!厲害了!我們河南人!
雖然還有“秋老虎”之說,但夜晚,就已經不再悶熱了!
秋來了!秋來了!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多彩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是一年中所有植物最后竭盡全力的精彩綻放!
秋天,也是一個人的中年至老年,是沉淀的季節,是凝重的季節,是回首的季節,是感恩的季節,是萬般滋味欲說還休的感覺,是一個人生命中盛世華章的絕美演繹!
無論哪個秋天,都多姿多彩,美輪美奐!
突然間,更加喜歡四季分明的中原……
今日的雨,下得有點晚,晚得已經無法挽回大片焦黃的莊稼。在這靠天收的邙山嶺上,多少次,播種的辛苦,豐收的憧憬,都被這無情的太陽給曬得煙消云散,讓人望天興嘆!
路上,不斷有人去地里查看……
立秋了,下雨了,我站在屋檐下,看雨,看莊稼,想收成,想人生……
絲絲涼意頓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