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簡書,看見一篇文章寫一個女孩因為父母長期爭吵,而一直不愿意去相親。
據文章寫的女孩說他父母長期吵架,鄰居有人勸他母親離婚,他母親卻說要給她一個完整的家。
在我看來,不,這樣只是在維持一個家庭的數量而已,并不能稱完整的“家”。
親愛的父母們,請允許我不孝的問一句,你們知道“家”是什么嗎?
我給你們講我小學老師告訴我們的一個故事吧。老師的女兒讀3年級,她的數學一直不太好。老師總是特意幫她找家教師,總是想讓她女兒的數學成績提高點再提高點。但是在后來一次考試中又不及格的時候。用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她是生氣了,恨鐵不成鋼的。但是當她女兒兩眼紅紅的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并沒有罵她女兒。只是抱抱她說沒關系,我們再努力,老師的女兒開心的笑了。
我記得當時老師講完這個故事,問我們懂得“家”是什么嗎?全班搖搖頭,我那時也不知道這個故事跟“家”有什么關系。
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老師和她先生吵架,很大聲,雙方都有點劍拔弩張之勢。爭吵過后,老師去房間看女兒。她發現女兒在角落里小聲哭泣,小肩膀一直在發抖。她突然驚訝的站在門口,雙眼中充滿震驚。她馬上去找來了她的先生。兩個人慚愧的看著女兒。老師說那一個晚上他們夫妻兩個都失眠了。后來他們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在孩子面前吵過架。
老師說:“家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也是一個避風港。”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同時心里有好多疑問,如果家真的是一個溫暖的地方,為什么朋友們都不想回家?我記得我有問過一個朋友為什么不想回家,她是這樣回答我:“回家干嘛,看他們吵架啊,我寧愿一輩子都不要回去。”
還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長期活在父母爭吵之中,他想要父母離婚,他說他稍微做一點錯事,他母親就說:“我辛辛苦苦為了你維持的這個家,你卻總是不聽話。”他說他寧愿活在單親家庭中也不愿意看他們整天爭吵。
其實單親家庭也沒有什么不好的,親愛的父母們,質量和數量相比,永遠是質量,比被別人先接受。與其活在一個有爭吵的數量家里里,倒不如活在一個單親但是有質量的家庭里。親愛的父母們,永遠都不要看著別人而活著,我們要做的是活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里。
其實,我也有聽過一些父母抱怨說:他們養了白眼狼,對自己的兒女那么好,為什么他們總是不回來看看他們?
對這種父母,我是可憐他們的,但是我真的很想問真的有那么好嗎?如果真的好,那么他們為什么還是不回去?問題還是出現在你們身上。
榮格說過:父母跟,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過好好日子。
長期吵架,不離婚說是為了孩子。不就不是你們孩子想要的,與其漫無天日的爭吵,還不如早點離婚,單親家庭總比活在一個虛擬空間的好,我想你們的孩子一定也是這樣的想法。
家是溫暖的沒錯,但大部分的父母以為數量一定才是家。親愛的父母們,你們真的理解“家”這個含義嗎?
最后請在我不孝的說一句,請不要把你們對婚姻的不幸福,說是為了我們,好像是我們故意不讓你們幸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