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裝的沙子總量大致相當,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頸部較細,有的沙漏頸部較粗。
頸部較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即使沙子總量一樣,也能擁有更長的生命。
時間總是匆匆忙忙,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會悄悄的從你指尖劃過,讓你猝不及防;時間總是來無影去無蹤,有時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有時又像一個暮年的老人……
想要抓住時間的尾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最會玩捉迷藏的孩子,不管你在干什么,它都會悄悄的流逝。它一旦流逝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我們也將慢慢老去。
低效人士一天只能完成一小部分的事情還是拖拖拉拉,而高效人則是一天完成諸多任務且游刃有余,同樣是一天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源自于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馬爾代夫君分享三種時間管理方法,相信總有一款適合你!
-1-
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
柳比歇夫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生前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包括分散分析學、生物分類學、昆蟲學等,且寫了500多印張各種各樣的論文和著作,一生的成就讓人驚嘆。
柳比歇夫留給我們的遺產除了有著作、科學史、昆蟲學等,更重要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套經過56年實踐的時間統計法。
那么究竟應該怎么去做?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時間事件記錄
每天睡覺之前,柳比歇夫會會把當天時間花在哪進行計算,最后統計出來結果:
1964年4月8日
分類昆蟲學:鑒定袋蛾——2小時20分鐘
開始寫關于袋蛾的報告——1小時5分鐘
附加工作:給達維陀娃和布里亞赫爾寫信——–3小時20分鐘
《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5分鐘, 《消息報》——10分鐘,《文學報》——20分鐘;托爾斯泰的《吸血鬼》——1小時30分鐘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45分鐘
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除了工作,任何活動、休息、娛樂等花費的時間,都需要記錄下來,一般情況下誤差不要超過五分鐘。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從現在開始記錄下你所花費的時間吧!
2.統計分析
每個月底柳比歇夫都要進行總結,計算自己每一項工作每個月到底花費了多長時間:
基本科研——59小時45分鐘
分類昆蟲學——20小時55分鐘
附加工作——50小時25分鐘
組織工作——5小時40分鐘
合計——136小時45分鐘
基本科研的59小時45分鐘包括什么內容,用在什么上了?
1.分類工作——
《分類的邏輯》報告草稿——6小時25分鐘
2.雜事——1小時0分鐘
3.校對《達達派研究所》——30分鐘
4.數學——16小時40分鐘
5.學術通信——11小時55分鐘
……
柳比歇夫將自己的時間分為一類時間、二類時間、三類時間,而且每一類的時間具體花銷有詳細記錄,在月底的時候進行復盤清算。
我們同樣可以將時間分類,比如說分為娛樂時間(如好友聚會)、休息放松(如吃飯、休息)、高效工作、強迫工作、無效工作(如刷微博、微信)等,等到月底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哪一類工作具體花費多長時間!
3.推導計劃
柳比歇夫把一天的有效時間算成10個小時,分成3個單位或6個單位,正負誤差不超過5分鐘。他通過時間統計法了解到自己每天、每月有多少的純工作時間,同時還了解到自己沒有完成的工作需要消耗多長時間,根據這兩個標準,安排工作和活動。
每天的活動可以分為必須活動和非必須活動。睡覺、吃飯這就是必須活動,約12個小時;工作、娛樂、消遣為非必須活動,時間約12個小時,純時間約10個小時,這樣每個月工作時間為300個小時,通過之前每項工作消耗的時間,可以很快的推導出月計劃、年計劃。
時間統計法的優勢在于非常詳實的記錄了你每天花費時間的情況,統計之后讓你清楚的知道時間都去哪了,從而優化你的時間,釋放出來更多的可能;時間統計法的劣勢在于工程量異常巨大,需要你有高度的自律才可以駕馭。
-2-
時間四象限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史蒂芬·柯維說的第三個習慣是要事第一,而時間四象限法就是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則。時間四象限法是按照“輕急緩重”把事情分為四類,分別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例如:處理客戶糾紛、上級領導的任務等。這些事情需要你馬上搞定,否則就會出現嚴重的后果。但是你需要認真考慮一下這件事情真的是緊急重要嗎或者真的有那么多緊急重要的事情嗎?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例如:編寫報告、調研、參加培訓。這些事情盡管不緊急,但是如果置之不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會變成重要緊急的事情,突然有一天會打的你措手不及。在第二象限里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避免更多的的事情進入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例如:臨時開會、被抽調開。這個象限的事情可能讓你很迷惑,這到底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還是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我們又該如何減少這個象限的事情呢?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緊急。例如:KTV唱歌、發呆、聊QQ。這個象限里面的事情基本都是不產生任何工作價值,是用來消耗時間的,大部分的人把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了這個象限里面。
那么究竟該如何去做呢?
1.創建待辦事情清單
隨意拿出一張紙,列出需要待辦的事情,首先按照“輕重”把清單上的內容標記為“重要”“不重要”,接下來按照“緩急”標記,最后按照給優先順序標出“高”“中”低“三種優先級。
2.把事情放入四個象限
將排列完畢優先級的事情,一個個放入四象限當中,這樣你就清楚了以后你工作重心在那個象限。當然對于每一個象限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
第一象限:馬上、立刻去做。工作中80%的壓力都集中在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有計劃按部就班的做。如果第二象限的事情不及時處理,它就會成為麻煩的源泉,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第一象限的事情。
第三象限:能不做就不做或者盡量交給他人去做。把事情交給其他人是第三象限最好的解決辦法。
第四象限:直接可以說拜拜。
四象限法的優勢在于可以評估事情的輕重緩急,給事情建立優先級別,要事第一;四象限法的劣勢在于不能全面客觀的統計分析你的時間。
-3-
番茄工作法
番茄鐘如何使用呢?每一個番茄鐘為30分鐘,其中25分鐘為專注工作時間,5分鐘為休息時間,周而復始循環使用。(注:番茄鐘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20分鐘、25分鐘、30分鐘都是沒有問題)
找出你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然后利用帕累托定律,每天花費自己20%的時間集中精力對付它們。
那么我們究竟該怎么辦?
1.創建待辦事情清單
每天工作結束時,創建一張屬于明天的待辦事情清單,按照事情的輕急緩重依次列出來。
2.利用番茄鐘搞定他們!
番茄工作法的優勢在于可以讓你的精力保持高度集中,劣勢在于反應的是某一事情具體花費的時間,而且每一天先要做最難的三件事情,一上來就讓人頭大。
-4-
三種時間管理方法,以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的變種最多,包括時間投資法、34枚金幣法等,而日常工作生活中又以番茄工作法應用的最廣。
當然三種時間管理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者可以相互交叉,可以用流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管理整體的進程,四象限時間法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再用番茄工作法集中注意力搞定單一的事情。
End.
我是馬爾代夫的驢,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