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紅樓夢》里,賈雨村好像因為徇私被革了職,游歷山川時看到的,對它的評語是“言雖淺,意卻深”。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想起這句話,大概總是會遇到和它所表達的意思想吻合的事兒吧
平時的工作中身邊總是有很多不按規定做事的人,明明很寬松的制度下有些人總是還想著在拓寬自己的舒適度,不斷試探制度的彈性,殊不知,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自己一點點的養大的私欲到頭來終歸還是砸了自己的腳。
今天對兩個因為遲遲不肯出去銷售的同事發了脾氣,事因就是他們總是想拓寬自己的舒適度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感覺到在一點一點的向外擴充著外出工作的時間,直到厲言警語之后才郁憤著狼狽出門,但愿在我言語激烈下能有一絲羞愧之心。
有時我都不能理解他們對生活對工作態度,風餐露宿的工作顛肺流離的生活,當初我們背井離鄉來到遠方這座城市是為了什么?也許是不愿在家里面當啃老族的寄生蟲惹周圍人的閑言碎語,也許想用自己的努力減輕年老雙親的生活負擔,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妻兒為了自己的小家能在我們的努力下不至于窘迫度日,或者在說大一點,是為了能讓心中的理想離自己更近一點。但我們在找到一個相對好的平臺后為什么還不能踏下心來努力些呢?非得讓制度或者外在的強制打壓后才悻悻的低頭嗎?
我想這是忘了自己的初心,忘了我們剛出來找工作時的那種無助,迷茫感。更有甚者他忘了還在一個大環境的制度下。熟悉了環境,熟悉了環境里的人,熟悉了環境里的物后便覺得生活,工作也就是這樣。漸漸的骨子里的本性,以前的思維習慣慢慢的展現出來,生活態度又回到了從前,只是換了一個場地,其他一切沒變,要想改變的也是我在環境里的舒適度最大化。
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是都是生命里的一種慣性,兩者互相影響成為了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種本能反應,積極向上的思想肯定能帶動我們的行為習慣。
安逸懶散的性格終究難享受到歲月靜好的生活,因為古人已經告訴我們了: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