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迷上了童慧琦老師的得到課程《怎樣學會正念冥想》。童老師淡定、優(yōu)雅的聲音讓人著迷,跟隨老師的引導語練習冥想,我的心不自覺地放松、寧靜下來。每天,給自己留10-20分鐘練習冥想,暫時遠離塵世的喧囂,是一種減壓的好方法。
從為什么練習正念冥想開始
利用黃金思維圈的理論,首先讓我們想想為什么要練習正念冥想?童老師說:
正念練習,是有關如何使用和安放注意力的一種方法。你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東西,而只需要依靠你自己。
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實驗室,通過練習,你能夠提升專注力,激發(fā)內(nèi)在的潛能,并且找到和壓力相處的方式。
我們的心就像“猴心”,不停地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穿梭。正念冥想能幫助我們專注于當下,為自己減壓。
深入了解正念
1.喬恩·卡巴金博士對正念的定義是:
正念是當我們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評判地放在當下的時候所產(chǎn)生或者涌現(xiàn)的那份覺知。
三要素:有意的關注、非評判的態(tài)度和“當下”。
- 有意的關注:我們的注意力像猴子,不停被其他事物吸引。而有意的關注,是把我們的注意力變成一道光,聚焦在一處。
- 非評判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評判保持覺察和中立。
- 當下:當下是內(nèi)在或外在的一些體驗。比如:內(nèi)在體驗有身體的感覺,內(nèi)心的情緒。外在體驗包括外在的環(huán)境等。
總體來說,正念練習是把我們分散的注意力聚集起來,變成聚光燈,打在當下的自己身上,關注內(nèi)在和外在的體驗并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
2.正念的四個基礎:對身、受、心、法的正念。
身:對身體的覺察。
受:對體驗產(chǎn)生的感受的覺察,包括愉悅、不愉悅以及既非愉悅也非不愉悅。比如,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我們會產(chǎn)生愉悅的感受。
心:對念頭和伴隨而來的情緒的覺察。
法:對規(guī)律的覺察。比如,覺察變化,包括情緒,念頭和身體感受的變化。
3.正念練習的土壤:七個態(tài)度
首先,我們要打破所有對結果的預設期待。我們要放下功利心,不斷地去練習。
七個態(tài)度是:非評判、耐心、初心、信任、無爭、接納及放下。
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信任,信任自己的感覺,信任自己能更好地成為自己。要做自己,而不是模仿別人。
實踐
童老師錄制的六個正念練習,基于正念的四個基礎,有呼吸練習、身體掃描等,就是針對身、受、心、法的練習。我只聽了兩個練習。冥想以前也斷斷續(xù)續(xù)地做了一些,一直用笑來老師的坐享音頻來練習,但感覺進步不大。
通過跟隨童老師練習,我對冥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通過冥想,我學到了更多的智慧:更好地做自己,保持非評判的態(tài)度和放下。
- 我有時會躺著冥想,很容易睡著,無法保證冥想的效果。童老師說,如果感到睡意,就把眼睛睜開。
- 呼吸時,去感知呼吸最明顯的身體部位:比如胸部,鼻端。這樣做,就會對呼吸有更細微的感知。
通過正念冥想練習,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它的強大魔力。它更像是一種心的修行,我們需要暫時放下所有雜念,放下一切喧囂,專注于自己的內(nèi)心。愿我們通過正念冥想練習,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內(nèi)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