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多個孩子,排在中間的那一個,呵呵。
我就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大我兩歲的姐姐,小我不到兩歲的弟弟。當初我爹媽生兒子的渴望,是有多迫切呀。而我剛好又生于計劃生育最嚴厲的八零末,從小沒戶口,被寄養在姥姥家。直到到了入學年紀才回家。
作為家里的第一個孩子,我姐從小受專寵,即使后來弟弟出生,爸媽對她的疼愛也是絲毫不減。雖然當時家里窮,但姐姐從小是被當作公主來養的。不倒翁、洋娃娃、新衣服、零食,她從來不缺的。姐姐性格又討喜,從小孝順,有禮貌,見了鄰居會問好,有主見,俠義心腸..
弟弟母乳喝到五六歲,喂得白白胖胖的,可愛又調皮,滿嘴甜言蜜語,爸爸媽媽的開心果,走到哪帶到哪,從小就是婦女之友。
可我,自始至終都是小透明。
我從小喝劣質奶粉,長的黑黑瘦瘦的丑。性格又不好,敏感、多疑、孤僻、膽怯、內向、冷漠,剛回家那幾年總喜歡鬧情緒、愛哭..所有老二的缺點我都有。
可是在學校又不一樣。
我特別喜歡上學。
姐姐弟弟都是要靠胡蘿卜加大棒才能去的學校,在我眼里簡直是天堂。
中學時候,我成績在我們鄉鎮都是數一數二的棒。學校繪畫組和音樂組老師為了搶我差點動手,我是老師眼里聽話懂事的乖乖女,是同學眼里性格友愛成績極好的學霸,甚至很多同學夸我長的漂亮。
我那時多優秀哇。
可我就是自卑。深入骨髓。
我的朋友A也是老二。家里三個孩子,女女男。
她原本不是老二的,她有兩個姐姐。可是,二姐在小時候被送人了。
二姐被送走的那年,他爸爸撿了個男孩子。于是,朋友被二了。
回想童年時光,“總是有做不完的家務活”,朋友說。敏感多疑似乎是所有老二的通病,從小她就感知到自己不受爸媽喜歡,總擔心自己也會被爸媽拋棄,所以她從小特別懂事,性格溫順,聽話乖巧,拼命的討好爸媽,主動承擔所有家務,小小年紀就會燒火做飯,成績也是最好的。
可是她的爸爸認為女孩子讀書無用,浪費錢,不如出去打工。她的爸爸寧愿把錢花在他撿來的不成器的弟弟身上,也不愿支持她讀書。當所有孩子都在忙高考時,朋友在忙著求叔叔伯伯們勸說爸爸同意她參加高考。
若不是她成績太好,若不是她的叔叔伯伯幫忙勸說,她都不會有機會讀大學。
她的爸爸最終同意她繼續讀書。作為交易,她大學的所有花銷,都需向她爸爸寫欠條。
她的大學幾乎是靠平日勤工儉學、假期外出打工、以及助學金清苦的度過的。
大學時候有男生追她,明明很喜歡,最終還是拒絕。
她跟我說,自己條件太差,不想連累他。
我的另外一個朋友B,男生,家里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他家里做點小生意,哥哥從小就被認定是他們家庭的接班人,從小被爸爸帶著與叔叔伯伯同桌喝酒、被教育著酒桌上的規矩以及一些說話技巧,從小被爸爸走到哪帶到哪。而“弟弟還小”,“妹妹還小”,所以他從小就要承擔家里的一切。
哥哥是家里的門面,而他,是家里的長工。
可巧的是,朋友也是家里成績最好的一個。
他的大哥后來果真做了他們家庭的接班人。他和他的弟弟妹妹們,都讀了大學。
朋友繼續讀了研,后來還去香港讀了博士。他讀書期間做項目攢下來的錢用來資助他的弟弟妹妹們讀大學。
在我們眼里,朋友是那種有擔當負責任積極樂觀的大暖男。
可是從小到大,他太優秀了,他似乎什么困難都能搞定。原本以為做最優秀的那個便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可惜結局恰恰相反,他太讓父母放心,反而最不能得到父母關注。
好像所有的老二,對自己的父母都懷著復雜的情緒。潛意識里面希望取得父母的關注認可,又為現實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忽視心存哀怨。
我曾經恨過我的父母。我覺得我所有的性格缺陷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他們卻反過來嫌棄這些缺陷。無論當初他們小心翼翼或是明顯為之,我始終知道自己是不被待見的那個。
也不怨他們。
我們出生的年代,父母好像永遠在忙著賺錢養活一家老小,盡管我們總是節衣縮食卻還是窮苦。那時候做父母的,總會出于各種原因不斷的生孩子。他們的意識里,只管孩子吃飽喝足,哪有幾個會去關心孩子的性格發展。
有時候我甚至會想,究竟是我的父母造就了現在的我,還是這個時代造就了現在的我。
做老二,好像也沒有那么糟糕。
從小缺乏安全感使得我們總會努力做最優秀的那一個;我們從小懂事才會更加珍惜每一次機會;性格敏感使得我們更容易理解他人感受更容易獲得知己;我們孤獨不合群所以有機會讀很多很多書;原生家庭不幸福所以我們建立了很多深厚的友誼做彌補;內向,所以我們可以深度思考;精神上受過的傷,使得我們內心更加強大;父母不愛我們可是我們依然會孝敬,教會了我們責任與擔當。等等。
而我們最終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我們慢慢變得經濟獨立,慢慢變得精神強大。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已重新組建了自己的新的家庭并且過的很幸福。我們在漸漸遠離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的朋友A畢業后在一家外貿公司做外貿員,由于她勤奮刻苦,業績做的非常好。后來,她遇到了她的現任老公,這個男人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對朋友真心好。后來他們還生了一個小王子。她已經開啟自己全新的生活了。
而我的朋友B現在一心賺大錢,并且立下重誓,沒有房子不娶妻。我知道,他只是想給他未來的家庭成員最好的生活。
而我,也在一步步走出童年陰影。我也可以跟朋友們高談闊論、妙語如珠,一副很正常的模樣。但還是會有點恐婚,擔心新的家庭不幸福怎么辦,擔心媽媽這個角色我扮演不好怎么辦。有些時候,也會暗暗發誓,將來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定把它建成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當然,有時候,我也會禁不住想,不知朋友A那個被送出去的姐姐過的怎么樣。那些沒有機會讀大學的老二們,又會過的怎樣。還有其他我不知道的老二們,你們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