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奇葩說》出了一期辯題,叫做“婚禮真的有必要辦嗎?”開頭是一個小品,講的是一對要結婚的情侶,一方要辦婚禮,一方卻百般推辭。
然后兩邊選手就圍繞著該不該有婚禮這件事展開了辯論,那么如果有一天,你想辦婚禮,你的另一半卻不想辦,你又會怎么樣面對呢?
我有一個朋友,女生,25歲,家里條件算的上殷實。有一份老師的工作,人也長得也算漂亮。有一個大學談到現在的男朋友,在老家考了公務員。每天勤勤懇懇的上班下班。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說到婚禮,這位朋友就一臉憂傷。
“你說,他不讓我買衣服,說應該節儉一點。不讓我開車去接他,說會在他同事面前太招搖。每次出去吃飯,就帶我出去吃麻辣燙和過橋米線,還告訴我沒必要鋪張浪費。情人節也從來沒有送過我禮物。還總是要告訴我,不要太在意物質和形式,精神交流最重要。這些我都忍了,但婚禮他也說要一切從簡,不辦最好。要是非要辦,就找個便宜的地方擺兩桌招待一下親戚朋友就可以了。”說罷,朋友露出了沮喪的面容。
那次見面后沒過多久,他倆就分手了。
我的另一個朋友,也是女生,也25歲,普通工薪階層家庭。離鄉背井的在大城市工作,長相普通。也有一個從大學談到現在的男朋友,兩個人一起在大城市工作,租住在一個近郊的小格子間里,只有晚上才能短暫相見。平日里也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兩個人平時的生活也是能省則省。
但在女生過生日那一天,她男朋友突然給她買回了那件她一直不舍得買的裙子。后來她才知道,她男朋友省吃儉用的從自己的伙食費中節約出的錢,就是為了在她過生日的時候送她這件特殊的禮物。說到這,她滿臉的幸福。
后來他們結婚了,沒有婚禮,沒有酒席,沒有排場,一切從簡。
故事說完了,同樣沒有婚禮。為什么有的分手,有的卻能幸福?各位直男癌們,你以為女生要的只是一場婚禮嗎?不是,他們要的是你在乎她,重視她,愛她。
其實《奇葩說》這一期的辯題,在我看來,真正重要的,不是婚禮,而是感情中一方對一方的在意和愛。
就像馬東說的,為什么我們要在生活中設立一個又一個的儀式感,入學要有入學儀式,畢業要有畢業典禮,升職加薪要用郵件,而不是隨口一說。是為了用儀式感加強我們在這一刻的記憶,在很多年后依舊能回憶起現在的感受。為什么要有婚禮,也無非是為了用這種儀式感在多年后找到那種對于愛的回憶。
儀式感不斷的加強著彼此之間的聯系,為什么要過生日,情人節要送禮物,一起出去旅行。這些無非都是為了讓彼此擁有更多共同的記憶。這些美好的回憶越多,你們的感情就越穩固。
你以為女生都是天然作么?
才不是呢!
她偶爾對你作一下,對你提出點小要求,其實就是為了讓你有一個赤裸裸秀恩愛的機會。不只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就像我們聽故事總比看數學公式更容易記住劇情的道理一樣。女生是需要不斷的有這些小細節來補充你愛她的記憶。
其實女生在意的不是單純的婚禮,鉆戒。而是要你不斷的用這種方式告訴她你愛她。這才是儀式感。生活中的小細節處處可以體現,黃磊可以用20年補辦婚禮這種驚天動地的方式。羅胖也可以用替妻子擠牙膏這種含情脈脈的表達。
女生要的儀式感其實很簡單。
而那些自詡為直男的朋友們,你們怎么就這么不明白呢。天天自嘲自己是單身狗,又一邊說什么形式主義沒有意義。一邊想找女朋友,又不肯為之付出哪怕那么一丁點的儀式感。我只能說,活該你單身。
其實儀式感是什么,就像黃磊說的,我們用儀式感,來紀念我們的婚姻,用儀式來見證我們的愛情,用儀式給自己也給他人,其實辦不辦婚禮不重要,重要的是婚姻美好 。兩個人的相處,不在乎你有多合適,而在乎你有多用心。
一朵說:儀式感,是婚姻和感情中的調味劑。它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無用功,那些屬于你們的記憶,相信在很多年之后,回憶起來都會很美。最后說說我的觀點吧,我覺得婚禮不婚禮不重要,兩個人開心就可以。而儀式感,應該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