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湯圓。
轉眼間,已經二十多天過去了,我們這次的禪修之旅也接近尾聲。
? ? ? ? ? ? ? ? ? ? ? ? 01
為了參加這次短期出家班,我可是花了不少的精力:
1.提前兩個月開始給妻子做思想工作,讓她了解我參加這個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她能夠理解我,因為家里還有兩個寶寶比較小。
2.然后跟公司領導溝通一個多月的假期,因為公司平常也是比較忙的,一般情況很難有這么長的假期;? ? ? ? ? ? ? ? ? ? ? ? ? ? ? ? ?
3.最后再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們可以一起參加,在寺廟過個不一樣的新年。
還好,所求都如愿。與父母一起順利的來到了六祖寺報到。在報到時,每個人都需要經過兩位師父的一對一面試,才能進入下一步。
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你來參加出家班的目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為了探尋生命的意義,體驗出家人的生活。
當然,在學修的過程中,找到了答案。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人生最悲哀的是莫名其妙地來了,渾渾噩噩的活著,稀里糊涂地走了,空在人間走一遭。
這種人生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碌碌無為”,每天忙著各種各樣的事情,忙忙碌碌,但是忙到最后,暮然回首,好像自己這一輩子沒有什么作為。
好的人生狀態,是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小時,你的時間怎樣去使用,你和別人的差距就有多大。
人生究竟如何度過才是最有意義,最幸福,最快樂,最有價值?我們修行是為了什么?
這值得我們深度去思考,大愿法師在《聽大愿談人生》一書中講人生有五種境界:
1.財富人生:身體健康,財富自在,這個是安身的境界。
2.智慧人生:不但要修福,還要修慧,才能結合去運用,發揮更大的價值,這個是立命的境界。
3.優雅人生:不斷學習,知行合一,加強自己的個人修養,在社會上樹立榜樣的形象,這是立信的境界。
4.幸福人生:深信因果,斷惡修善,不斷精進,身體健康無病苦,心靈健康無煩惱。
活得明白,活得通透,知足少欲,自然煩惱越來越少,生命綻放,每天活得很簡單,很開心,幸福圓滿。這個是孔子七十歲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5.覺悟人生:當你有能力把自己活好,活明白之后,更能夠了解身處迷茫中人們的痛苦和煩惱,這時你發菩提心,決定要幫助他們走出迷茫,解脫煩惱。這是佛菩薩廣度苦難眾生的境界。
用一句話來總結:
人生的意義就是讓自己不過“碌碌無為”的人生,而是活好自己,活得明白通透,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到更多人活明白。
這就是我暫時找到的答案。
? ? ? ? ? ? ? ? ? ? ? ? 02
這次學修前十天是內觀禪,在正式開始之前,每位師兄都必須受持十戒,十天全程止語,上交手機。這也是幫助我們做到身心安住,精進修行,向內觀心,不向外求。
于是,我交手機之前發了個朋友圈,告訴朋友們我參加短期出家班,手機要全程關機。
等到內觀禪十天之后結束了,拿到手機,信息炸開了鍋,但大部分人都是問我為什么想到要參加短期出家班?有什么好處?這十天有什么收獲?……諸如此類。
我回復他們,我是想過來體驗一下出家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出家人每天是如何修行的,出家人的生活每天有四門功課是必須要做的:
1.早晚課:
早上我們五點準時打板,五點半開始做早課,一起誦《楞嚴咒》+十小咒,到六點半才結束。
晚課是下午四點到五點,單日誦《阿彌陀經》、雙日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這樣可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早起早睡,使身心回歸到自然的狀態。也形成了良好的修學氛圍和習慣,師兄們互相幫助,一起精進。
2.過堂:
早上是做完早課剛好去齋堂,中午則是十一點,我們要在十二點之前吃完,因為受了十戒其中有一條是過午不食,一天只吃早上和中午兩頓。
每次吃飯前,大家需要統一著海青搭縵衣,有條不紊的排隊,進入齋堂后,需要一起誦供養偈。
因為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你可以吃多少飯,喝多少水,有多長壽命,都是你自己的福報,如果你吃一餐就減少一餐的福報。
但是如果你懂得在吃飯之前觀想供養三寶,這樣就不會減少自己的福報,反而會增加福報。供養給三寶吃完了,剩下的才是自己吃的,所以不會減少自己的福報,反而會增加。
3.出坡:
百仗禪師有名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故事,成為了叢林千古的楷模!
出家人要勤勞作,自食其力,專注認真。有人以為參禪,就是在那里端身打坐、提念頭、摒絕塵緣,就是禪。其實離開生活,哪里還有禪呢?
百丈禪師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再一次說明了“搬柴運水無非是禪”的道理,再一次說明了禪的生活。
4.坐香:
坐香就是打坐,我們凡夫整天生活在五欲六塵中,很少能慢下來關注自己的內心,常常身無心不在一起。
打坐就是讓我們專注,身心合一,修煉“心置一處,一心不亂”的禪定功夫,佛家講戒定慧,由禪定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有了更多的智慧,我們就能對治生活中的各種煩惱,以智慧來善巧解決各種問題。
除了以上每天要做的四門功課,修行人要將修行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佛法的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樣你每一個行為,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是佛法。
? ? ? ? ? ? ? ? ? ? ? ? 03
剛來寺院的時候,我每頓需要吃兩大碗才能吃飽。
過了四五天之后,我開始嘗試日中一食,就是早上和晚上都不吃,只吃中午一頓,而且還逐漸減少,到最后每天中午只吃一小碗就夠了。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在山上,環境非常安靜,另外生活也非常簡單,內心也變得清凈些了。
吃飯時,可以更加專注的只是吃飯,不想其他的,每口飯要一口一口的嚼到100~150下,米飯都嚼成了糊狀的液體,吃到了米飯本來的味道,那種米香、清甜,不可言喻。
記得有一次我旁邊的師兄吃兩大碗,中途還加了米飯和菜,而我只吃了一小碗,都已經打起了飽嗝。
身體不但沒有發生狀況,反而更有活力,頭腦更有精神,每天早上和中午堅持去齋堂做義工給師兄們洗碗,挑水,晚上回寮房再搞一下衛生,拖一下地,精力充沛。
? ? ? ? ? ? ? ? ? ? ? ? 04
十天的內觀禪結束后,我們接下來的課程是學習《地藏菩薩本愿經》,總結三點感悟:
1.慈悲心
了解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精神。我們學佛不僅要讓自己斷除煩惱,解脫輪回,而更要有利他之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
如果遇到困難或者是逆境,就把它作為自己學習和磨煉的功課,以自己的毅力、勇氣、和智慧去面對,會發現所有的磨難最終都給你帶來很大的成長和改變。
2.孝順父母
想幫助更多的人,要從身邊做起。一棵樹想長得更大、更強壯,必須要讓自己的根扎的足夠深,如此才能吸收更多的養分。
人也是如此,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這只是基礎的。還要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活得安心、開心、幸福。
再往上就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孝父母之志,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父母到了晚年都會胡思亂想,憂心忡忡,如果是比較保守的人,心理上有一種很強的危機感。
所以需要做子女的去開導,去讓他們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和價值觀,通過子女的開導,重新給負面建立起一種更樂觀的價值體系,或者幫助他們找到一些他們所感興趣的愛好,讓他們更有追求,這就是養父母之志的意義。
3.平等心
當你有了“孝父母之志”的經驗,要擴大自己的心量。普天之下,老人皆我父母,孩子皆我兄弟姐妹,孩子皆我子女,您傷我痛,您病我苦。
當你生起這種大慈悲心,平等心,就可以朝著這個方向不斷精進。達到“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你的煩惱自然越來越少,猶如一大勺鹽如果放進一個小杯子自然會很咸,但是如果放到一個很大很大的桶里面,基本上沒有多少鹽的味道。
感悟:
生命,人人都有限,這自然法則長短不知,但是寬、廣、深度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 ? ? ? ? ? ? ? ? ? ? ? 05
這次老爸跟我一起來修學,過了一個特別的年,非常難得。他也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修學很認真用功,隨喜贊嘆他。
實修感悟
從深圳到六祖寺禪修中心進行實修,體會到了出家人的修行生活。
前面十天內觀禪閉關期間全程需要上交手機,行禪、坐禪、看法師開示,剛開始有點不習慣,但經過一兩天后,身心確實清凈了很多。
漸漸地就有了禪意,加上一直保持止語,我才悟到:修行,無論是在寺廟還是家里,在生活中都要守住四個地方,因為行住坐臥處處都是修行。
一、守口:不說別人壞話,不說是非,不顛倒黑白,不說沒有意義的話。
二、守心:要斷惡修善,培養一顆善良、慈悲、大愛的心,愛而不邪。愛一切人,愛一切眾生。
三、守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做壞事,人身難得,要善加使用。
四、守意:遇到任何事,都要保持好的意念,即是正念。遇事不亂,冷靜的用智慧去面對。去理解、包容他人,做個正知、正覺的修行人。一步步地修正自己的身心。
這時我才悟到佛法并不是迷信,而是正義、友善、禮讓、與世無爭、和平、愿力,我們要弘揚佛法,讓祖國繁榮昌盛,讓社會更美好。
愿一切眾生皆成佛道!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2.6? 智國
? ? ? ? ? ? ? ? ? ? ? ? 06
最后分享一首偈,是我在前面十天的內觀禪結束時有感而發的,有幸被發表到【六祖寺修學中心】公眾號上面,感恩師父!
末學感悟較淺,還望諸位師父、同修不吝指正。愿一同精進,共成佛道!
回向:
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愿以此次一個月短期出家修學的所有功德回向本次冠狀病毒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感染者能夠蒙佛力加持,業障消除,早日康復!
愿以此功德回向為本次疫情而辛勤工作、救護患者的醫護人員及提供一切幫助的所有人,愿他們違緣消除,順緣增上,平安吉祥!
愿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