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一直在搜索關于美的關鍵詞,一篇推送吸引了我——《她50歲才拿起相機,拍攝穿著森女風的自己》
這是一個1960年出生的阿姨,退休前的工作,只是普通的工人,在流水線上裝配顯微鏡。50歲那年退休,開始專職拍攝自己。所有的照片幾乎都來自于設定好的抓拍,沒有巨大的資金購買設備,也不會超高的PS技術,所有的構圖都來自于對光線的捕捉和對圖片結構的運用。自己的設計,自己的制作,甚至是拍照時穿的衣服、戴的頭巾,都是自己縫制、剪裁的,用來布局的道具,也基本就是家里的日用品??墒钦掌慕o人的感覺卻是一種獨到的美。即使圖片中的人物并沒有在看著你,也像是在訴說著什么,用她的話說,就是故事感。原文的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總是在四處搜索還有哪些未知的美好,但似乎她,更擅長在熟悉的空間,創作某種新意?!?/p>
? 比起照片帶來的美感,我更欣賞這個行動本身的美。喜歡一件事,然后投入地去堅持,本身就自帶了光環效應,更何況堅持的是一種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就在不久前,聽說她就辦了一個小型攝影展,展出百余照片,邀來百位觀眾。一個小小的總結,一個小小的愿望實現。
她的經歷還讓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另一篇推送《紐約|一個小保姆和她的150000張底片》異曲同工,兩個人都是愛好攝影,都喜歡拍攝自己,拍攝的作品都有一種獨特的美感。只是一個人用的是單反,一個用的膠卷;一個舉辦了個人攝影展,而另一個,作品卻在作者本人離世以后,被人從二手市場無意間發現,在推特上一經公布,立刻激起無數感動。
我相信,在她們開始執行這些事情的時候,也許經歷了很多的阻攔,很多的聲音吧!比如:怎么還不快去結婚?怎么還不好好照顧孩子?為什么干這些無聊的事?你做這些事有什么意義?能賺幾個錢?……但她們對于追求美好事物的初衷,對于記錄身邊細微的美好感受的堅持,都沒有改變,依然默默地,自由地,沉溺地,快樂地堅持著。甚至可以想象到,她們在專注于拍照時認真的表情,是多么的動人。這是她們即使一輩子不被人理解,卻也愿意為之獻出一生的事。
在她們眼中,鏡頭里的畫面最美,在我眼里,看著鏡頭的她們,美過美麗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