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那一年,我們十五歲,一群被時代選擇的“幸運兒”相聚在松滋師范的校園里。從此,原本素不相識毫不相關的佼佼少年,開始有了一輩子再也扯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 ? ? 第一次與某同學見面打招呼的情景早已忘卻了,但那個人頗為特別極富個性的音容笑貌,卻依然清晰如昨:單薄瘦削的身形顯得格外靈活敏捷,濃密倔強的黑發一根根精神抖擻,幽默風趣的談吐和忍俊不禁的笑容給人一種無法抗拒的魅惑……只要他一開口說話,總是磁石般地速聚同學們好奇的目光,總能一針見血的戳中同學們開心的笑點,總會瞬間制造出熱鬧歡悅的氛圍,像極了一位備受歡迎的滿溢喜感的小品演員。
? ? ? ? 那時的我,有些孤僻、有些自卑、有些不合群體。但那個同學,卻是離我最近的同學之一。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他的座位總在我的座位周圍打轉,非前即后,非左即右。有一次,在短暫的調離后,我們又回歸到教室正中央同一排相鄰的兩個座位上時,他像是對我又像自言自語地說:呵呵,又故地重游了!幾分調侃里隱約著幾分欣喜。
? ? ? ? 有時,我們都是專心聽講熱愛學習的好學生。猶記得何輝煌老師的高大帥氣與音調鏗鏘,應奉禾老師的慧眼如炬與鐵面無私,他們所教授的物理學和政治經濟學是我們最懼怕又最喜歡的科目。老師的嚴格要求與透辟講解,是我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之前所受的最好的示范教育。那種擔心被逮著答問或罰站的緊張與忐忑,那種謹慎專注之后的充實愉悅感,至今感懷難忘。
? ? ? ? 有時,我們又是肆無忌憚愛開小差的熊孩子。每遇講課內容太無趣,或講授方式太平淡,或課外小說太誘人,或情緒波動難自控時,我們便忘了本分,無所顧忌地講小話,傳紙條,看小說,寫日記,做摘抄,甚至打瞌睡……有時我們互相做掩護,有時又一起共沉浮,渾渾噩噩度日,開開心心做夢。等到要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便三更燈火五更雞,開啟獨自鉆研兼互相討論的模式,經過大約一個星期的日戰夜突,到最后總會迎來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 ? ? 鄰座君雖然個頭不高,也說不上英俊,但在班上人氣指數卻很高。他愛看書,愛寫作,愛說笑,還特愛表演文藝節目。一到什么節日慶祝時間,總少不了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相聲或小品。班級的慶祝活動若少了他,就像央視春晚少了趙本山宋丹丹一樣,同學們的觀賞興致會暗淡許多,笑聲和喜氣也會減弱不少。
? ? ? ? 校園時光里,對鄰座君記憶最深刻的事情莫過于那次張家界之旅。我因為個人原因不想參與這次集體活動,對老師的強行統一要求便有諸多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內心煩躁甚至充滿怨恨。一天晚餐后,郁郁寡歡的我回到空空蕩蕩的教室里發呆,隨手翻閱書本時,竟意外的發現了一張小紙條,上面有鉛筆書寫的很工整的一行字:“當你以某種眼光看待別人的行為時,也要想想別人會以怎樣的眼光看待你的行為。一起去吧!”后面沒有署名,但那熟悉的字體已經告知了它的主人是誰。寥寥數語猶如一支清醒劑,讓我嘗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倏忽,云過天清,陰霾凈掃。我不是一個善于表達的人,這聲感謝也一直藏在心里未曾出口,不知道鄰座君是否還記得當年的情景呢。
? ? ? 在一個初夏的清晨,一群十六七歲的剛剛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跟著一個只比我們大五六歲的“孩子王”鄧老師乘著一輛敞篷大卡車一路歡呼著向火車站進發了。那是我們大多數同學第一次搭乘火車,第一次離開故土去向遙遠的地方。我們忍不住滿心的好奇和歡喜,三五成群地在每一節車廂里流竄往來、嘰嘰喳喳;我們前呼后應、彼此關照,四十多個少年一個不落地來到了傳說中的原始森林公園——張家界。
? ? ? 一下車,便是滿眼的蒼翠和驚喜!瞬間領悟到什么叫“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里奇峰秀林,云海霧罩——對于一直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平原足不出戶未曾見過世面的我們來說,真是嘆為觀止!
? ? ? ? 記憶最深的是爬天門山。一開始,我們背著背包,一邊說笑一邊輕輕松松前行,有時還你追我趕,個個不甘示弱。爬到半山腰后,漸漸的大家開始感到雙腿有些沉重,不久就有人慢慢地落在隊伍的后邊;漸漸的就有女生向男生求援,背包衣服之類的物件開始空間轉移(由女生身上轉移到男生身上)漸漸的,我也頗感吃力了,但是又不想為了自己輕松去增加別人的負擔。那時候,我和鄰座君同在一個小分隊,他時常會出現在我的左右,偶爾也會四目相遇,但我卻始終沒有開口。漸漸的,女同學都是輕裝上陣了,只有我還在倔強地堅持中。
? ? ? ? 爬到一處稍微平坦的地方,大家停下來休息。說說笑笑中,鄰座君突然調侃了一句:“前面的路更陡了,還有哪些女生在繼續逞強的?把背包交出來吧,總得給我們男生一個展示英雄本色的機會呀!”哄笑之中同學們左顧右盼,目光一下子聚焦到我身上,我有些不好意思、不知所措了。看看前面的路,確實有些力不從心了。眾目睽睽下,我遲疑地取下背包提在手里,人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嘴里竟鬼使神差般地冒出一句:“有誰愿意表現表現的,就來拿去背上吧!”話一出口,我就自知失言了,瞬間覺得尷尬,有些不知所措!……“呵呵!”一個熟悉的聲音很快地響應道,“沒想到啊!這世上還有這么獨特的請人幫忙的方式呢!沒聽說過助人為樂是中華傳統美德嗎?怎么就被說成是為了表現表現呢?”頓時,全場哄笑,尷尬化為無形。鄰座君一邊繼續調侃一邊自得地走過來,若無其事地接過了我手中的背包。小分隊又繼續向更高更陡的山頂開拔!森林公園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息。
? ? ? ? 現在想來,那次張家界之旅堪稱我們生命途中的一次壯舉!青春年少,勇敢無畏,管它經濟拮據條件艱苦,管它長途跋涉山高路遠,僅憑一腔熱血就可以想入非非,縱橫馳騁,單憑滿懷豪情就可以登上絕頂,睥睨天下。
? ? ? 幸好,有那一紙提醒,有那一肩助力,才沒有錯過這樣一場精彩和華美。
? ? ? ? 我不知道,師范三年,鄰座君對我記憶最深的是什么;但我知道,有件事他是一直念念不忘的。因為在我們畢業之后的漫長歲月里,在我們偶爾聚首追憶往昔時,他曾好多次對身邊的朋友講述我們的故事——他說他當年是吃著我的“救濟”長大的,還說因此招來好多男同胞的羨慕嫉妒恨呢!他這話說得自然是有點夸張了,但我想我是懂得他的意思的:青春歲月的真誠、友愛和無邪是我們漫漫人生路上最純粹最美麗的風景。不思量,也難忘!15歲到18歲的年齡,正是男孩子們長個頭長身體的時候,所以國家的月供口糧男生們總是吃不夠。而我因為學校離家近,周末常常回家打牙祭,因此多余的飯票自然就給了鄰座的男同學。僅此而已,我從不認為這是多大的幫助;好像那時他也并未說過一聲謝謝。只是后來他在眾人面前說起這段往事時,從不掩飾他的歡喜、他的得意,那份欣然、那份坦然讓我覺得我們之間確有一種情同手足的默契!就像是曾經患難與共的兄弟。
? ? ? ? 三年的同窗,三十多年的交往。兩個人的友誼,早已演變成兩個家庭的交好。 生日時祝福慶祝,節日里相約共聚,教學上切磋交流,寫作后欣賞點評……在我和我的家庭遇到什么需要或難處時,鄰座君從來不會推脫,出人出力出時間毫無怨言。我也曾幾次不太好意思地問他,會不會覺得我麻煩太多依賴太多,他總是很及時很肯定地回答說“沒有!安心!”我常心懷感恩,生命中有這樣同學朋友,何其幸哉!
? ? ? ? 我很感謝鄰座君的信任,在他需要分擔時能偶爾想到我。它讓我感受到一種朋友關系中的對等的存在感。我也很感謝鄰座君的豁達大度,在我偶爾狹隘率性之時總能全部包容,他一直用行動在詮釋他待人處事的態度:朋友是一輩子的事情!
? ? ? 歲月悠悠,愿友誼長存。